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奥林匹克向年青一代敞开怀抱

2021-07-27 11:05:02    光明日报

延期一年的等待,取自希腊古奥林匹亚遗址的圣火,终于在东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点燃。五环旗下,人类因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追求而重新相聚。比赛的号角已吹响,本届奥运会的设项展现了古老的奥林匹克已向年青一代敞开怀抱。

《奥林匹克2020议程》明确提出了奥运会的可持续性等40条改革举措,其中包括相对灵活地设置奥运会比赛项目、东道主可提议增项。对奥运会的项目进行改革,让奥运会更加年轻化、潮流化……为了让奥运会不变成“老年人的游戏”,奥运会越来越倾向于将更受年轻人喜爱的项目纳入奥运大家庭。东京奥运会,滑板、冲浪、竞技攀岩等项目将上演奥运首秀。

开幕式现场短片中,13岁的英国女孩斯凯·布朗脚踩滑板腾空翱翔,似一道耀眼的光芒,穿透新冠肺炎疫情阴霾,为五环旗帜下的人们带来年轻的力量。这位史上最年轻的职业滑板运动员将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格和年龄的选手一起争夺女子滑板比赛的奖牌。从东京奥运会开始,夏季奥运会的大项增减呈现了一个特点,简单地说就是“核心大项”加“增设大项”,也就是“规定大项”和“自选大项”。本届奥运会共有33个大项,呈现“28+5”的特点。其中核心大项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等自从奥运会设项以来一直存在的大项,另外5个增设大项则是空手道、攀岩、冲浪、滑板、棒垒球。下一届2024年巴黎奥运会则是“28+4”的配置,从增设大项来看,少了空手道、棒垒球,增设了年轻人喜爱的霹雳舞项目。

一个大项要进入奥运会,最基本的一个门槛是项目开展的情况。一般而言,该项目要有“国际性”的特点,需要在若干大洲、若干国家和地区开展。滑板、竞技攀岩、冲浪均有深刻的“年轻”“时尚”烙印,受年轻人追捧。“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不能指望他们找上门来,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年轻项目入奥后这样表示。

不过,想要持续吸引青少年关注并参与,国际奥委会远非仅设置了项目,他们在新项目的场馆上也开动了脑筋。东京奥运会竞技攀岩及滑板项目比赛场馆将设在开放的城市中心区域,而非传统的体育场馆中,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次。这是因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使用这些场地,从而加速这些项目在年轻人中的推广与普及。

说到这些年轻的项目,近年来越发壮大的极限运动已成为奥林匹克的新生力量。极限运动是一些难度高、危险性大、挑战性大的运动项目的统称。对于众多爱好冒险和刺激的年轻人来说,奥运会上那些已经有悠久历史、四平八稳的项目实在太过老套。“特立独行、挑战自我”的特性,使得极限运动在世界各地年轻人中的风靡程度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同时,极限运动在吸引赞助、制造视觉效果和形成跨界产业方面都已经展示出了非凡的实力。对国际奥委会来说,如果不能争取到年轻受众群体的青睐,那么奥运会的持久活力就会有危机。此前2014年索契冬奥会加入了极限运动单板滑雪,2018年平昌冬奥会加入了单板滑雪大跳台,使得冬奥会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关注,国际奥委会感受到了年轻人的力量。

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此次中国派出777人的代表团,431名运动员将参与30个大项225个小项的角逐,境外参赛规模和参加小项数量均创新高。他们信心满怀、无惧挑战:近七成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平均年龄只有25.4岁,这股乐观自信、意气风发的青春力量,代表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崭新形象。这些积极融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新项目,跟上奥运设项年轻化的步伐,既是培养新项目竞技人才的需要,同样也能为传统项目发展带来机遇,更体现了奥林匹克的魅力。处于奥运设项年轻化的大势之中,扩充竞技体育人才的成才途径,多渠道培养后备人才,中国体育正在不断改革,与奥林匹克共同成长。  

作者:侯珂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引领性创新”是浦东再出发的引擎
下一篇:杨国福再曝卫生问题,饮食安全不容心存侥幸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