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治理营销短信要见实效见长效

2021-07-26 10:44:10    人民日报

“限时降价,满99再减30”“买会员季卡,即可领79元红包”……如今,许多人的手机,都经常接收到这样的营销信息。不久前,工信部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电商平台企业规范营销短信发送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通过短信进行营销,前提是征得用户同意。然而,许多商家在未取得注册用户同意的情况下,高频度推送商业营销短信,已经触碰法律法规红线。早在2015年,《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在修订稿中,拟进一步明确“用户未明确同意的,视为拒绝”。今年起施行的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彰显出对“安宁权”的重视。陆续推出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扎紧依法治理营销短信的制度篱笆。

以营销短信为主的垃圾短信,一直是监管部门打击治理的重点,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治理成效。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的关于垃圾短信的投诉,由2019年第二季度的166025件降至2021年第一季度的29057件,总体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治理违规推送营销短信,不断面临新情况、新变化。比如,一些平台随意改号,使得垃圾短信更具隐蔽性,增加了监管和溯源的难度;一些不法分子借以发送虚假营销信息的“伪基站”,成为滋生电信诈骗的“温床”。这些现象客观上要求治理手段不断升级。

治理营销短信要见实效见长效,必须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实践中,许多商家和平台违规收集、买卖用户的电话信息,并通过第三方平台发送营销短信,已经形成了利益链条。斩断违规营销短信背后的利益链,既要从源头上加大对非法获取、过度收集使用消费者信息等行为的打击力度;也要以码号资源为抓手,对码号资源授权发放设置更严格的条件与流程,加大对发送端口的检查力度;还要压实电信运营商的责任,严厉打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行为。设备制造商也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预警监测、防范拦截等机制,帮助用户免受垃圾短信侵扰。同时,用户也应当提高警惕,学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效规范营销短信,需要有关机构重拳出击,也离不开相关主体加强自律。事实上,违规发送营销短信禁而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许多商家将其视作门槛低、成本低、收益高的营销手段,但营销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突破法律红线。更要看到,营销不是“硬销”而是“助销”,讲究触达率更应讲究转化率。以夺人眼球的短信狂轰滥炸,忽视用户体验,难言转化效果,反而可能扰人安宁、惹人厌烦,效果适得其反。在这个意义上,平台和商家等主体更应切实尊重用户权益和消费体验,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将选择权还给用户。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赖。

数字时代,安宁不被侵扰、隐私不被侵害,是美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多措并举、多方合力,管住营销短信,还用户一片安宁,才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何  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下一篇:志气 骨气 底气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