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迈入全面小康,开启新的奋斗

2021-07-26 10:43:03    人民日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才能不断实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在浙江,各地聚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积极探索路径、提供范例;在雄安新区,建设者继续与时间赛跑,夜以继日奋战在工地,让这座“未来之城”拔节生长;在广袤乡村,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接续发力,在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方面担当作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奋斗的旋律激荡人心,亿万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兑现了对全体人民的郑重承诺。小康源自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和汗水,摆脱了绝对贫困,走上了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中国人民在上下求索中明白,只有奋斗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万涓成水,汇流成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之路,也是一条攻坚克难、爬坡过坎之路。有外国观察家感慨:“为了摆脱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付出了史诗般的努力。”曾经“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中国,短短几十年时间发展成为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现代工业体系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一个又一个“不可能”,一个又一个难以置信的奇迹,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拼出来的,以“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的顽强干劲干出来的。尤其是过去一年多来,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严峻挑战和重大困难并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力前行,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书写了新中国历史上的光辉一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蕴涵着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展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创造美好生活的精气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身残志坚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在脱贫攻坚奔小康路上不等不靠、不找不要,与当地村民同步奔小康;从最初的心灰意冷,到后来勤思苦干、拔除“贫困之根”,再到成为激励贫困户矢志脱贫“领跑的人”,王万才书写了精彩的脱贫故事;莽莽成昆出大山,几十万筑路军民用青春、汗水和热血,逢山凿路、遇水架桥,让天堑变通途,在“禁区”创造奇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历经磨难,但没有任何一次困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是我们奋斗的坐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但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一方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乘势而上、再接再厉,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才能不断实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回首过往,亿万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各族群众胼手胝足的奋斗、全国上下埋头苦干的拼搏,镌刻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书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面向未来,我们要在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基础上,高扬奋进的风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行动起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下一篇:治理营销短信要见实效见长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