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拔孔雀羽毛哄孩子,景区不文明行为不能敷衍了事

2021-07-12 15:01:42    光明网

7月11日,一段游客为哄孩子开心徒手拔孔雀羽毛的视频在网上流传,无数网友为之愤怒。视频显示,一名白衣女子来到一只孔雀旁边,伸手去抓孔雀的尾部羽毛,并用力将其拽下,随后将羽毛递给身边的孩子。孔雀随后快速远离该女子,飞到一处高地上。据悉,事发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塞湖景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孔雀暂无大碍,伤害孔雀的女子还未找到,但将保留对其追责的权利。

孔雀羽毛被游客拔下,这种不文明行为实在让人无法忽略。不管出于好奇心,还是想把美好的东西据为己有,都不是爱美之心的体现。而且大人当着孩子面拔孔雀羽毛,拔完之后又把羽毛交给孩子,不仅将自身素质拉低,也对孩子形成了不好的示范。其应当认真反思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反思给孔雀带来的惊吓伤害,以及给孩子作出的错误示范。

由于现场视频属其他游客拍摄上传,事发地点没有有效监控,景区仍未找到视频中伤害孔雀的女子,对方也尚未就此事联系景区道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未能被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景区也没能第一时间锁定当事人追究责任,对其予以批评教育或作出适当处罚,不免给人留下不文明游客“逍遥法外”的观感。这样的处理,某种程度也是对不文明行为的轻纵。

虽说事件过错主要在游客,但也给景区提了个醒,相关管理保护措施必须做到位。比如能否在游客进入鸟林区域时,加大爱护动物、保持距离的宣传;加派人手加强巡逻,发现有伤害动物、捉弄戏玩动物的行为及时批评制止。这次无法锁定当事人,和监控未能充分覆盖有很大关系。后续要完善监控布置,威慑监视不文明行为,这样不文明行为才会减少。通过监控也能固定证据,景区可以通过改进制度、拉黑游客、记录不文明行为等办法来加强惩治,而巡逻人员和监控设置的到位,能为后续处理措施提供可靠证据,减少对方拒不承认或双方纠缠不清而引发的潜在纠纷,避免提高治理成本。

出于维护景区管理秩序、提升游览观赏文明、保护景区动物安全的考虑,景区对不文明行为和游客不能束手无策,只有明确制度规范、管理约束到位,才能倒逼游客的文明自觉。在《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伤害动物、破坏古迹、有违地方风俗等常见不文明旅游行为都赫然在列,景区完全能以此为据,制定措施,对不文明游客行为进行规范,严重的还可以交由当地行政部门进行处理。

在事发景区鸟语林这样缺少物理拦截的观赏区域内,游客和动物的距离被无限拉近,观赏体验大大提高,广大游客借此可以亲近自然、观察动物。但前提是游客要有爱护动物的文明自觉,否则便破坏了人和动物相处的分寸与和谐。在这个事件中,如果受惊的孔雀乱跑,是否会冲撞惊吓到小孩?如果是其他大型鸟类或动物,游客自身安全也有可能面临威胁。

总之,有碍观瞻、大煞风景的观赏行为,不应继续出现在美丽的景区内,遵守秩序、文明游览应成为游客的基本素质和自觉。(白毅鹏)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滚滚”喜提降级 环保任重道远
下一篇:12头瓜头鲸搁浅,野生动物救援还需良法善治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