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持续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

2021-07-09 10:43:20    人民日报

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部门陆续发布规范文件,各地方也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学校体育,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近年来,学校体育迎来发展较快时期。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从《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出台,再到“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体育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顶层设计的系统谋划,为推进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目标明确、蓝图擘画,相关创新实践渐成广泛行动。不同地区的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北马南舟、攀岩冲浪等特色体育活动;各地学校量化课时、强化师资,开足开齐开好体育课、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大居民带着孩子居家健身、“云端”锻炼……丰富的形式、个性化的创意,在各地区与学校的探索中各自精彩,让更多学生享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并在兴趣的引领下,推动学校体育质量提升。

与此同时,学生家长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运动强度低,达不到效果”“建议丰富体育运动形式”“改变体育教育唯分数论”……一项针对1513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的调查显示,过半受访者认为体育课需要提质增效,六成受访者表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有待加强。这些声音道出家长对强化学校体育的新期待。认知层面取得共识,操作层面的方案就更易落实。当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认同以体育人的价值,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就更能尊重规律、稳步推进。

加强改进学校体育,还有许多新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比如,城乡发展尚不均衡,如何将新时代学校体育政策惠及农村,需要加快推进力度;体育教师数量与质量存在缺口,如何配齐配强,需要系统规划;评价机制尚不完善,如何科学实施体育学业评价,开展学校体育督导评估,需要建立健全精准的评价体系,等等。强化体育教育、推动体育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久久为功,就能让学校体育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的助跑器。

重视学校体育的教育属性,正视体育教育的改革难点,持续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孩子们必将迎来阳光和希望,向着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栋梁之材拔节生长。 程聚新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努力让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下一篇:“欲筑室者,先治其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