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规范旧衣捐赠,防止公众爱心被“售卖”

2021-07-08 11:02:41    检察日报

近日,多家企业未经审批,擅自放置了300余个旧衣物回收箱,让公众误认为是公益行为。而一部分旧衣物回收后未采取消毒措施就流入市场。后经协调,当地明确从6月开始对旧衣物回收箱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据正义网7月7日报道)。

近年来,通过回收箱捐赠旧衣服,已经成为公众处理旧衣服和捐献爱心的一种习惯。然而最后这些衣服究竟去了哪里?《南方日报》曾报道称:广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二手衣服产业链,其中很多出口到了非洲,而这些旧衣服中,一部分来自回收,另外很大一部分来自“爱心捐赠箱”。如何防止公众爱心被“售卖”,让爱心发挥最大价值?这些都是在开展旧衣捐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实,开展旧衣服捐赠并非可以任意而为,相关主体也需具备相应资格。以公益慈善为名在各地开展旧衣物等捐赠回收活动,事后将公众捐赠的旧衣物进行销售牟利的行为已违反我国慈善法的相关规定。民政部也曾明确:不具备公开募捐资格,不得以公益慈善为名开展旧衣服捐赠回收活动。“非法”捐赠回收活动不仅损害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更会直接影响慈善事业的形象,因此,对这一行为坚决不能纵容。

与此同时,借公益慈善之名牟利,更是对公众爱心和善意的无情收割和消费,会直接导致社会信任感降低。按照旧衣捐赠回收的正常流程,这些爱心衣物本应捐赠给急需帮助的贫困群体,但实际上却被黑心商人利用来牟取暴利。这种利用消费公众爱心谋利的行为会极大削弱公众的公益之心,每一颗爱心都不应被辜负,捐赠本身的精神价值更不容被忽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未经消毒清洗的衣物直接流入市场进行二次售卖,会给公众身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回收来的旧衣物本应经过筛选、清洗、消毒、熨烫等必要流程后,才可以二次穿着,但由于成本较高,很多倒卖者省去了这些必要环节,而未经消毒的旧衣物会携带大量细菌,给他人健康和社会公共环境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危害。

因此,捐赠衣物作为社会性的公益活动,不能让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其中,亟须建立对爱心衣物捐赠项目的统一管理和规范标准。相关单位或部门要将爱心衣物捐赠项目的运作进行透明化公示,增加信息公开的力度。一方面,在投放旧衣回收箱时,要对回收机构等信息进行明确标识,确定责任主体;另一方面,要明确旧衣物的回收流程,尊重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公开告知旧衣回收后的真实流向,减少捐赠者的质疑和不信任,鼓励更多市民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之中,让每一滴善意都能找到其发挥最大能量的方式。(赵晓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区“貉出没”,以“貉”为贵也要避免“风声‘貉’唳”
下一篇:出租车“不得随意变更路线”确有必要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