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植根文化沃土 绽放创新活力

2021-07-06 09:35:30    人民日报

拿起精巧的洛阳铲,拆开热销的文物盲盒“挖土”;社交平台上,传统文化类节目和视频屡屡刷屏;每到节假日,“打卡”博物馆成为热潮;重大考古发现揭晓,引发全民围观……今天的我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遇愈发频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层出不穷的惊喜。

惊喜源于供给侧的“更新”,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不久前,一段水下中国舞圈粉无数。美轮美奂的舞美光影、精美绝伦的水下舞蹈,衣袂飘飘间,“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神”形象穿越千年,跃然眼前。这个不到2分钟却收获一致好评的节目,背后饱含着各种不易:编导用精巧的构思重现《洛神赋》,工作人员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一天出水入水200次,舞者身上需要带几公斤的配重……正是创意的出彩、样式的多彩、科技的添彩,让泛黄的故纸堆里、博物馆展示柜中沉淀的历史记忆,演绎为可感可知的时代风采,收获更多人的热爱和尊重。

惊喜也来自需求侧的“迭代”,公众逐渐萌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热情和不断提升审美素养。近年来,从文物斗图大赛到文物雪糕打卡,从三星堆新发现的围观探讨到文创产品的走俏市场,传统文化持续攀升的热度,折射的是公众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度。因为喜欢博物馆,选择成为文物摄影师,在镜头里穿透时间;因为热爱传统建筑,选择在自家小院里,用榫卯技术复原经典;因为醉心非遗传承,选择拜师学艺,在非凡技艺中感受历史魅力……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打开方式,只要心有所向,定能寻得亲近之道,领略传统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互动与共鸣,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近些年来,许多创新尝试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赢得年轻人的欢呼掌声。《典籍里的中国》以沉浸式体验展现典籍的魅力,《国家宝藏》将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一次次播放点赞,一条条留言评论,观众既成为走近传统文化的接受者,又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岁月洗礼的古老文化由此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思接千载的当代观众由此徜徉在丰富的文化宝库,文化自信也得以不断巩固和提升。

当然,节目火了、人气高了、产品畅销了,并不意味着要一拥而上、千篇一律。让更多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靠唯美的情境、精致的设计、宏大的场面,更要激起观众心灵深处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开掘历经千年的旋律、故事、姿态、卷轴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属于当代的表达,进行各自精彩的书写,才能展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体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让那些积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观众进行的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国家和民族延续的将是“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发展。(管璇悦)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用实力和担当提升中国建造国际影响力
下一篇: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