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一棒接着一棒,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1-07-06 09:09:48    人民网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乡村产业加快发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超过1000万;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多……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写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20年)》出版发布。事实有力说明: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扎实推进,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符合预期,总体实现2020年阶段性目标,乡村振兴的脚步正越走越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为全面反映规划实施成效,首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于2020年正式发布,展现了乡村振兴的良好开局。此次发布的《报告》,梳理了规划实施的总体成效、重点任务、地方范例及新出台的重要政策,点面结合,全方位记录2020年“三农”工作,彰显了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进展。

看成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巨大成效,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年份,各地各部门对标对表全面小康目标,梯次展开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在粮食生产、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生活条件、农村改革等方面成效显著,为应对严峻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增添底气,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看经验,乡村振兴的阶段性进展,离不开顶层设计与任务落实的不断强化。3年来,《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搭建起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从市、县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全面开展,到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层层压实,强化压力传导,倒逼责任落实,树立起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项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为乡村振兴带来实实在在的要素保障。

看长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必须看到,时下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乡村治理能力亟待强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任务紧迫等问题仍然突出。以昨日的成绩作为今日的起点,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程的图景才能早日成为现实。

放眼未来,2050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十四五”时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一个个时间坐标标注着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农村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必将上演更多奇迹与辉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培养和留住农村全科教师,情怀之外还需激励机制
下一篇:捍卫数据安全,用法律封堵风险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