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

尹双红    2021-07-05 11:24:54    人民日报

通过学习党史、加强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既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不久前,一堂别开生面的对话会吸引了许多关注目光。江苏淮安新安小学的学生通过视频连线,聆听“新安旅行团”的老团员讲述“宣传抗日”的艰苦奋斗故事。从1935年10月开始,新安小学14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克服艰难险阻行程5万余里,把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传播到了22个省份。伴随着老团员娓娓道来的讲述,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新安旅行团”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革命年代,物资匮乏,红米饭、南瓜汤见证了创业的艰辛,锤炼了红军战士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新中国成立后,“把能节省的每一文钱都用到建设上来”的号召,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大合力;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我们依然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情”……一代代人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深藏着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

依靠勤劳和汗水开辟人生和事业前程,从来都是成功的必经之路。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砺,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史学习教育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宝贵契机。像“新安旅行团”这样的党史故事,不仅情节感人,而且饱含思想哲理。通过学习党史、加强实践锻炼等方式帮助青少年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引导他们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本领,既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也有利于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道路。

也要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孩子创造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无可厚非,但让孩子感念一粥一饭、一针一线的来之不易更为必要。让青少年不惧怕吃苦受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我们越是发展起来,越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永葆勤俭节约品质。当物质生活条件从“有没有”走向“好不好”,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辉煌。

温室里的幼苗长不成参天大树,只有到广阔原野中经风沐雨,才能成为栋梁之材。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国家发展,前进路上的坎坎坷坷,都需要用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来踏平。青少年成长成才,必须从小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从学习和生活入手锤炼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汲取艰苦奋斗的精神给养,奋勇前进、开拓进取,人生因此出彩,民族因此振兴,国家因此富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因地制宜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下一篇:优秀主旋律影视剧走红的积极启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