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防溺不能止于“制图”提醒

2021-06-28 11:56:42    羊城晚报

进入夏季,气温升高,汛期到来,溺水事故又到了高发期,而这也是威胁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的一大“杀手”。在暑假即将到来之际,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市、区两级水务部门,通过大量调查走访,从河流、湖泊、水库、塘堰等水域的水流特点、危险系数和近年来的溺亡人数等角度出发,总结梳理出了各区(市)县的高危点位,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远离这些危险水域,更不要去野泳,以防止溺亡事件的发生。(6月23日《成都商报》)

溺水是危害青少年安全的第二杀手,仅次于交通事故。又到夏季,防溺形势严峻,教育部门与水务部门未雨绸缪,摸排区域水域,制定防溺安全地图,以提醒广大学生和家庭提高警惕,是安全教育与防范溺水的有效举措。

不过,防溺的难点,并不在于安全教育与提醒。此前,学校老师与家长对孩子涉水安全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但由于许多孩子并不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无法抵御近水嬉戏的诱惑,仍然导致溺亡悲剧的发生。

防溺没有万能药,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手段,需做好实时实位的无缝保护。一是溺水高危水域、重点点位需设防,为青少年野泳设“栅栏”,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在“最后一米”防风险于未然。教育与水务部门调研制定防溺地图,摸清风险点位,是落实溺水技防人防的准确依据,后续还应“按图索骥”落实巡管防控责任,织密保护网。

从溺亡事故的发生来看,最大的共同点是监护失位,特别是农村,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亲人给予不了周全有效的照顾与管理,一旦到了假期这样的问题就会凸显出来。由于农村地理条件复杂,加上孩子的管理分散到了各家各户,溺亡风险陡增。

因而,一方面要提高家长们的监护责任意识,对看管孩子的放任加以约束,这在农村尤其重要。在监护责任追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村级组织的管理干预需补位,让孩子们尽可能地置于成人的视线之下;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资助、公益参与、村民互助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多集中式的学习、游戏等有益的服务,开展集中管理与轮流值守,不让孩子暴露在各种风险场景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生存安全系数。(房清江)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非遗“触网”促保护传承
下一篇:与下班时间相衔接,课后服务才更贴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