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复杂的自助机、星罗棋布的科室,还有窗口前长长的队伍……让不少独自就医的老人手足无措。挂号、化验、缴费、取药……在看病的各个环节中,不同情况的老人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这已成为老年社会需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志愿者或专业护理人员全程陪同的助老就医,让老年人感到看病没那么难了。(6月8日《北京晚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老年人看病难现象日益凸显。最突出的表现是,预约挂号越来越普及,老年人挂号却越来越难;移动支付日益便捷,老年人反倒日益为之发愁。不少老年人连医院的指示牌都看不清,又怎能看清手机屏幕?医院过多的科室都能让老年人晕头转向,手机软件上复杂的操作路径,自然会让老年人望而生畏。
老年人看病难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解决这道难题,除了推出更多适老智能产品、为老年人保留传统就医通道之外,还需在助老就医方面多出硬招、多下功夫。北京市部分医院推出的助老就医服务,为化解老年人看病难提供了参考。
首先要看到,助老就医,对老年人有利,对医院同样有利。老年人易患病,诊疗开支大,是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医院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到的服务,是对等回馈,理所应当。医院的设备好、专家多、技术强,这属于硬实力,医院文化、服务态度、就医感受等,则属于软实力,软硬两种实力都强,医院才能立稳品牌、提高声誉。医院选派更多医护人员助老就医,在软实力方面加大一些投入,很有必要。
当然,助老就医不能全指望医院,社会也可发挥巨大作用。志愿者组织是否健全、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不高,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志愿者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帮助老小弱残,是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可在助老就医方面倾注更大力量,帮助医院把这件事做好。此外,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或具有医养性质的驿站、家庭医生等,都应该在助老就医方面各尽其职、各尽所能。
市场在这方面的潜力,也有待挖掘。最近,“医院陪诊”这个新兴职业走入公众视野,服务对象主要是异地就医人士和老人。尽管这类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却受到了老年人的追捧,这块市场蛋糕可以做得更大一些。“网约护士”方兴未艾,将助老就医纳入“网约护士”的服务范畴,对化解老年人看病难也很有帮助。助老就医的社会需求巨大,倘若能够培育出更多优质供给,就会形成供需两旺的局面。
社会老龄化带来了一些挑战,老年人看病难是重大挑战之一;另一方面,老年产业也带来了诸多机遇,助老就医对活跃经济、促进就业等,都很有帮助。别把养老当负担,别把助老就医当麻烦,这片亟待开发的蓝海,包含着很多机遇和益处。认识到这一点,就更应该调动各种力量,共同完善助老就医模式、丰富助老就医内涵,造福于老年人和整个社会。(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