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释放绿色发展的潜力

张 文    2021-06-04 10:43:56    人民日报

美化了环境,引来了产业,富裕了群众,留住了乡愁,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

 

堆新土,铺草籽,栽树苗……在地处长江沿岸的四川自贡市,关停的矿山正在开展生态修复,曾经支离破碎的矿区将重披绿装。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不断提升环保工艺,推动当地产业实现升级换代。关停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一座老工业城市正在脱胎换骨,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图景。

自贡的实践,是巴蜀大地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坚持绿水青山作底色、保护生态谋长远,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题中应有之义。在资源利用上实现高效、环保,才能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比如,位于成都的四川建科院大楼,楼顶布满太阳能光伏板用以发电,楼内采用隔热保温工艺节约用电,大楼安装专门设施回收雨水用于喷灌浇洒。这些措施,使得该大楼每年可节省60万度电,节约的电量可供城市里的200个家庭使用一年。在四川的城镇新建建筑中,这样的绿色建筑比例已接近一半。厉行资源节约,优化资源配置,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以创新推动产业进步,以科技提升发展质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采访中,不少人表示,科技创新使绿色发展从量变到质变成为可能。以自贡为例,通过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打造科创平台等措施,当地建成全国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唯一试点园区,并通过环保装备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最终实现由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向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产业迈进,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十足的绿色之路。以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高质量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绿色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对各生态要素进行协同治理。走进巴中市南江县水洞片区,碧绿的山坡映入眼帘,成片的果树枝条迎风摇曳。这里原本是一片植被稀疏的荒山,当地通过人工造林、种草、引水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让昔日荒坡成为经济林沃土,吸引游客驻足。近年来,四川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为契机,治理水土流失、荒山荒坡,为乡村旅游、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推动群众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收入大幅提升。美化了环境,引来了产业,富裕了群众,留住了乡愁,绿色发展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共生。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是四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使命担当。以绿色谋取长远,以生态追求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本报四川分社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诱导性报道损害自身公信力
下一篇:认认真真做好“精准”文章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