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1°横穿的北部湾地区,生长着中国天然林面积最大的“海洋卫士”——红树林。今年5月下旬,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开对广西环保督察典型案例: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北部湾港务集团)下属企业在港口建设中违规施工,造成大片红树林死亡。中央环保督察组称,经查,涉案地区2017年12月约8.25亩红树林受损,2018年10月扩大到71.55亩,2019年6月增至141.3亩。相关情况直至2019年11月才被北海市相关部门发现,但问题发现后,受损面积在一年之内又持续扩大百亩以上。
一边是相关部门早就发现了红树林受损情况,一边却是红树林受损面积年复一年的持续扩大,看着珍贵的红树林资源被破坏却似乎“无计可施”的局面,尤为让人痛心。这样的荒唐一幕,到底是如何上演的,媒体的报道中着重提到了一个细节——北海市相关部门发现红树林破坏情况后,合浦县、北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先后6次对涉事企业下达停工令,但涉事企业置若罔闻、拒不停工。有网友称,“六纸禁令也挡不住违规施工”。
如此三番五次置停工令于不顾,涉事企业嚣张至此,确实让人诧异和愤慨。但更要深思的是,它的底气到底来自哪?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注意几个背景。一是,早在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就通报了广西为建钦州滨海新城,调减红树林逾千公顷一事。于此或不难看出,当地为了追求“向海发展”而不惜让红树林让路的现象,恐怕有着大的结构性原因。二是,公开资料显示,此次涉事的北部湾港务集团,并非一般的企业,而是广西自治区政府直属大型国有独资企业。明确了这些背景信息,我们或就更能理解,涉事企业的置若罔闻、拒不停工的“底气”之所在了。
事实上,类似的“不一般”之处,还有很多。比如,2016年《关于严肃查处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群众举报环境污染问题的通报》,涉及关于群众举报“铁山港东港区榄根作业区泊位工程施工造成附近红树林受到破坏”一事,而北海市政府在第22期通报中对此回复称,“不属实”。但结合受损红树林面积越来越大的事实,这样的回复本身是否“属实”,恐怕需要打一个疑问号。
另外,涉事项目的环评书曾指出,项目建设对红树林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较小——这样的结论在目前的事实面前,可谓是极为讽刺。那么,这样的环评公告到底是如何出炉的,又是如何通过的,其背后是否存在不当的操作,同样不免让人产生联想。
因此,综合种种细节来看,“六纸禁令也挡不住违规施工”,与其说是企业太嚣张,不如说是当地的环保治理太疲软,或者说本该“最严”的环保治理,在某些“非一般”的企业和经济发展任务面前,却并没有“严”起来。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这种明知道破坏已经造成,但却仍“无可奈何”的环保治理态度,或是比红树林受损本身更让人心惊,也更让人痛心的事。
环保治理之严,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体现在治理者的眼中没有“特殊”身份的企业,没有任何主体可以豁免环保责任。发现问题后,地方治理部门却似乎“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违规企业把破坏进行到底,这样的环保治理显然难言称职。因此,此事的处理,不能仅仅是追究涉事企业的责任和修复被损坏的红树林,也更得对相关部门在破坏面前的消极表现一查到底,同时,当地在处理“向海发展”与红树林保护之间的关系上的失衡局面,也该及时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