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更多人掌握应急救生技能

2021-05-28 15:09:22    北京日报

近日,一乘客在北京西站地铁站内突然倒地、意识不清,地铁工作人员立即为其做胸外按压,并把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连接到位。火速赶到的急救人员通过两次使用AED,终于把这位乘客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很多网友为北京地铁点赞,感慨“AED立功了!”

医学上有“黄金4分钟”的说法,指的是一个人出现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猝死症状后,4分钟内通过急救措施可最大程度挽救生命。一旦超过10分钟,脑细胞大量死亡,救回来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上述乘客的经历显然是不幸中的万幸。而这份幸运,得益于北京正在推进的急救设施建设。以地铁为例,去年起,全市轨道交通车站AED设备安装分步落地。预计到明年年底可实现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将达80%以上。

有设备,会使用,关键时刻救人命。生动案例证明了相关工作的重大意义,也倒逼我们举一反三:城市中还有多少公共场所没有“救命神器”?即便“神器”在手,有多少人会用敢用?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4万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天约1500人。这意味着,生死瞬间并不罕见,相较于舍得投入即可普及的机器设备,一个更长远更现实的问题在于,如何提高大众的急救能力和出手意愿。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发布通知,提出将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相关法律明确,“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些无疑是良好开端,但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相比,目前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和普及程度明显还不够。

同时,生活中的危急状况又何止心源性猝死一种?烧伤烫伤、异物卡喉、溺水触电、失温中暑等等,随时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这个意义上,大多数人都应当掌握基本的应急救护技能。在这方面,学校是重要抓手,也需要治理者继续推动。让更多人该出手时能出手,会救人、敢救人,切实关乎大家的安全感,也体现着首善之城的底色。(崔文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共自行车退市不能"一退了之"
下一篇:小学生做美妆博主?三观别被带偏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