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专法撑腰

2021-05-25 16:21:34    光明网

5月21日,国家网信办在其官网发布了105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的通报,其中许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熟知和所使用的App都因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害个人信息的原因,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

这并非国家有关部门首次通报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本月1日和10日,国家网信办就分别通报过存在同样问题的不同类别的33款和84款App 。长期以来,专项治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一直是多部门日常工作的重点之一。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最为重要的信息资产。任何拥有信息资产的市场主体,即便其不将这些数据运用于软件开发运营,仅通过授权使用或变卖信息,也依然可以从中获利。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丰富而具体的信息样本,是宝贵的资本和资源。

发展大数据是科技大势所趋,自然不能因噎废食,但大数据给人们所带来的困扰,却是如鲠在喉。因此,人们常常在享受大数据所带来的科技红利的同时,也从未停止“数据向善”还是“数据向恶”的争论。但实际上,数据本身并无所谓“善”“恶”问题,数据技术产品的“善”“恶”,纯粹是数据产品开发者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产品化”。校正产品的“向恶”取向,就要由限制这些产品而追溯至开发者责任,由此才能止恶扬善。

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个人信息的合理合法运用,“数据向善”正是合理合法运用个人信息的结果。事实证明,“数据向善”并不会自动实现,任何“向善”的发展都是法律法规约束的结果,是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的结果。

此次官方通报的内容仅是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不过,这些通过违法违规方式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该如何处理,却并没出现在官方通报之中。当下人们普遍会接到的跨境诈骗电话,收到的社交工具精准广告推送等等,都是利用了那些已经被收集入库的个人信息。这些海量数据能否如App所属的市场主体所言,将加密保管、绝不外泄、严格用途,人们通常无法查证。

对此,除了要继续加强对App的市场监管以外,还要在法律法规上加强协调,把《民法典》等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体系系统化,堵住法律间的缝隙,防止“向恶”App钻法律的空子。

在大数据时代,作为个体的公民想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这个困难体现在App使用者与App开发者在技术以及其他市场资源上的不对称。这也意味着,保护个人信息最为有效的方式方法,仍是市场监管部门的履职尽责,而尚在制订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需尽快落地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马拉松之殇”倒逼体育保险产业发展
下一篇: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任何挑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