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让车,到车让人,自行车道从压缩到拓宽……北京二环路正在为市民带来全新的骑行体验——机动车道“瘦身”;全线精打细磨优化骑行路线;路口骑行一次左转大大提速;立体反光道钉、柔性隔离桩、机动车停车让行提示、首次应用的自行车优先标识,细微处体现着对骑行路权最高等级的保障。(5月15日《北京日报》)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行等慢行交通手段作为日常出行方式,步行和骑行者的路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为步行和骑行人打造安全又舒适的出行环境,减少不同车辆间的争道冲突,成为各城市治理的一道重要课题。北京市优化改造二环辅路慢行系统,以最高标准“礼遇”骑行人,体现了交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人性化,有利于增强公众绿色出行意识,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这次改造,机动车道“瘦身”路段将贯穿二环全线,改造路段非机动车道普遍达到3米以上。通过路权的重新分配,有效拓展了骑车空间,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于骑车人的“友好度”,增加了绿色出行方式吸引力,彰显了城市管理者的人本情怀。
这次改造在“软件”上也下足了功夫。交管等部门通过创新管理制度和方式,着力优化绿色出行环境。比如,一些交叉口处机动车减速让行标识变成了停车让行;在通行条件“先天不足”路段,首次应用的自行车优先标识:大大的圆形蓝色背景上,自行车、小汽车标识“同框”,自行车位于小汽车标识前方,此标志允许机动车在让行自行车的前提下,借道行驶,等等,想方设法保障骑行者的权利,使市民“绿色出行”更有底气、更加安心、放心。
有人担心,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庞大,“礼遇” 骑行人会不会造成顾此失彼,带来交通拥挤?事实胜于雄辩。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改造后,机动车通行速度不降反升,外环早高峰通行时速从25.4公里提升至28.4公里,内环从27公里提升至29公里。究其原因,是因为自行车不再频繁借道机动车道,对机动车干扰减小;机动车道缩窄后,驾驶员注意力更集中,减少了并线行为。
在这次改造中,北京市交管民警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数次骑车“刷”二环,按照骑行习惯先捋顺骑行轨迹,再去明确机动车轨迹,划定引导标线,通过亲身体验、换位思考,消除骑行人可能碰到的坎儿,使古老的北京城增添了又一道绿色出行风景。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二环骑行改造经验的推广,北京的绿色出行风景定会循序渐进、连线成面,必将召唤越来越多的市民欣然参与,养成绿色出行的习惯。
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等12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制定的《绿色出行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出行服务体系。期待各地城市管理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学习借鉴北京市二环骑行改造的理念和经验,主动担当作为,锐意改革创新,早日建成绿色出行服务体系,让城市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使人民群众对选择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