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严禁电动车“上楼” 解决车主关切是关键

2021-05-18 11:03:23    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成都市某小区电动自行车在电梯内燃爆一事引发关注,起火瞬间的视频令人心悸。然而,视频曝光以来,不少车主仍存侥幸心理,要么趁四下无人,偷摸推车上楼,要么将电池卸下放在包里,坚持入户充电。

据统计,我国电动自行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一旦进入市场,车辆就沦为“三不管”状态,停在哪儿、怎么充电、电池老化谁来检?管理变成“拉锯战”。“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却年年都犯。一起起火灾警示录,就是管不住电动自行车这颗“不定时炸弹”。

应该管、必须管,各方都不能再作壁上观,血的教训理应凝聚社会共识。如果车主的实际困难一直得不到解决,管理仍将陷入僵局。

时下,多地借助“黑科技”,通过给电梯加装备,智能监测、阻拦推车上楼。北京消防救援部门则提醒,市民如发现电动车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时,可拨打“12345”热线举报。治标更应治本,要给电动车安全隐患彻底“灭火”,则需疏堵结合。

广大车主买了车却没地方充电,老旧小区要么缺乏充电设备,要么充电柜因价格偏贵而闲置。小区物业管理良莠不齐,停在楼下又面临电瓶被偷的风险。既要明确“人车不同屋”的红线,更要让充电不再为难,提供更安全的停放空间,安装更实惠的充电设备。给车主提供更多方便,解决其关切,才能让他们不再“以身犯险”,不再把“隐患”留在家里。(刘晶瑶)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百万农民大培训,让中国农民现代化之路更畅通
下一篇:应对极端天气有备才能无患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