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百万农民大培训,让中国农民现代化之路更畅通

2021-05-18 10:56:01    新京报

农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中国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础靠教育。“十三五”时期,全国培训高素质农民500万人,当前活跃在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农户数量已经超过1700万人。

2020年以来,在每年培训100万高素质农民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又推出了“双百计划”,即推进100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培养,打造100所人才培养优质校。这意味着中国专业农户阶层日渐崛起壮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农民的进步变迁与中国近百年来的现代化进程相伴而行,专业农户的崛起意味着中国乡村现代化已立于门阶之上。

开展土地革命,为建立现代化中国奠基

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将百年来的农民变迁与土地问题放到一起去观察审视,或许能得到更为清晰的认识。

1927年,中共中央在“八七会议”上将土地革命作为工作的总方针之一,这将土地问题、农民动员与革命的前途联系了起来。土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以土地为中心进行政治动员。制度层面,以土地纲领建构革命领导权;观念层面,以土地均平重塑乡村秩序观;组织层面,以土地改革再造政治共同体。

经由土地改革之后,占据中国传统社会主流的“小自耕农”转型为“革命农民”,乡村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后,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系列政策,都体现了上述特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正是因为在复杂纷繁的因素中,抓住了农民这个核心;在农民问题上,又抓住了土地这个根本。

逐步推进农民现代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从内涵上讲经历了革命农民、公社农民、家户小农、流动小农、市场小农到专业农户的逐步演进。农民不断发展进步,农村生产力逐步得到解放背后,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发展特点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结果。

1950年,我国颁布《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到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人民公社打破了中国沿袭千年的小农家户经济形态。这一时期,我们建立了系统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体系,大幅改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这些工作都为后来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储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逐步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国家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注重根据阶段性特点从政策、培训、市场等层面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有力推进了农民现代化进程,从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局提供了人力资本支撑。

农民现代化的新历史起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农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分工体系,现代经济因素向乡村渗透并介入乡村产业升级,现实图景的巨变帮助人们找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出路。

当大量的人口离开土地成为市民,小部分人再次与土地结合成为专业农户,乡村社会的主体力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驶入快车道。专业农户崛起之后,要想推进“双百计划”工作,需有开拓性的思路。

比如,可以考虑以省为单元设立数十个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然后在省内根据农业区划实际设立若干分中心,由其对接农业企业和专业农户。组建省级中心的任务可以交由各地的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承担等。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民的现代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在“三农”问题上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既要加快提升农民素质、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又要高度重视专业农户与小农户之间的有机衔接,让中国农民现代化之路越走越稳健。

□陈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园种菜”要让城市变得更美
下一篇:严禁电动车“上楼” 解决车主关切是关键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