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不能任由变异“套路贷”坑害毕业生

2021-05-14 10:57:41    南方日报

教育部5月13日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即将于5月17日开启的“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部署。因为规模大,且就业时间相对集中,很长一段时间来,高校毕业生都是“重点就业群体”,尤其是受疫情持续影响,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更成为落实“稳就业”“保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举办“就业促进周”,体现了积极作为。

从通气会介绍的相关情况看,“就业促进周”内容相当丰富。比如会同12大社会招聘机构共同启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百日招聘行动,举办“重点领域人才供需对接会”和“中小企业人才供需网络对接会”,以及围绕中西部地区就业、重点地区和城市引才推介、大学生参军入伍等主题推出公益直播课等,相信会给高校毕业生很大的帮助和指引。

除了多措并举创造机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维护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也应该是相关部门做好服务保障的应有之义。同在昨天,新华社刊发调查报道,近年来,全国多地曝光大学生求职者陷入“培训贷”陷阱的案例,以致有人“还没上班获得收入,就背上了一身债”。报道提醒:“随着毕业求职旺季来临,求职者须警惕这些套路多多的‘培训贷’公司。”

通过相关案例,“培训贷”的套路倒也并不复杂。所谓的“用人单位或机构”,往往对应聘者许以可观的月薪,渲染“培训结束后就能拥有光明前途”,紧接着再抛出金额不菲的“培训费、进修费”等名目,诱导应聘者通过“网贷平台”借钱缴纳上述费用。在这个过程中,无非是利用了一些高校毕业生的两个弱点:一是涉世未深,二是急于通过就业证明自己。就此而言,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相关就业指导;另一方面,也提醒各方应该尽量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尤其避免对就业率的过度强调和追逐。

还要看到,“培训贷”不过是“套路贷”的新变种,甚至不排除一些“用人单位或机构”与网贷平台合谋的嫌疑。他们盯准了涉世未深的高校毕业生,往往没有经验维权,再加之维权成本又不低,只能吃哑巴亏。早在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就曾出台意见,严厉打击“套路贷”。无论是出于网贷治理本身,还是更好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部门都应该采取有针对性举措,不能任由“套路贷”变异横行。(子 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别把“薅羊毛”看作不拘小节
下一篇:毕业论文不能简单由“查重率”说了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