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网约车定价规则透明应是行业基本共识

徐来    2021-05-10 10:55:51    人民网

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网约车平台抽成超过20%,有时甚至高达50%。也就是说,乘客支付的车费中,最多将近一半被平台抽走了。如此高的抽成比例,引发了司机的不满,也让外界聚焦到网约车平台的定价规则上来。

面对“抽成过高”“抽成规则不透明”的质疑,滴滴方面回应称,网约车司机的收入占比,总体上为乘客应付金额的79.1%。平台抽走的两成多部分,扣除各项成本和税费,最终剩下属于平台的净利润只有3.1%。

3.1%的净利润,确实不能算高。但包括滴滴在内的各大网约车平台,之所以备受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平台方依靠优势地位,强势的主导了定价规则,而定价规则又不够公开透明,导致司机只能被动接受,权利得不到基本保障。

早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到,网约车平台公司“应主动公开定价机制和动态加价机制”,保障结算账单清晰、规范、透明,并接受社会监督。

其实,网约车作为中间平台,提供司机和乘客的撮合服务,从平台运营到安全投入,都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在车费中抽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利润无可厚非。然而,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平台手里、定价规则又模糊不清。在如此封闭的运营模式下,乘客的感受是打车费用不断上涨,而司机的感受却是收入不见多,甚至还减少了。这怎能不让人有情绪。

事实上,网约车所在的交通出行领域,有很强的公共性,平台不应有过度逐利的私心。只有将定价规则公开,账才能算得明明白白。外界方能判断,现有的抽成公式有无依据,是否合理。这不仅是平台理应主动为之的义务,也是面向司机端“明码标价”的基本要求,更是对平台自身的一种保护。

网约车行业刚起步时,平台为了快速吸引用户,做大市场规模,不断推出面向司机和乘客的各类补贴。如今,平台成熟之后,利用乘客已养成的消费习惯、利用平台相对垄断优势,通过不透明的定价体系,来“克扣”司机应得的收益,可谓是见利忘义。

随着舆情的发酵,滴滴公布了收入构成和计价规则,及时回应质疑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这种回应仍然是被舆论推着走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抽成不透明,是网约车行业普遍现象。目前,除滴滴以外的其他网约车平台仍未见到有相应的回应,如此沉默的态度自然说不过去。

此次风波再次敲响警钟——网约车平台应该行驶在公开透明、规范的轨道上,力保服务规范、计价公道,坚守便利司机和乘客的初心。如果资本逐利的野心太重,强势地“收割”乘客或者司机,这样的生意注定不会持久,平台也一定会被自己的功利和短视所反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什么说首届消博会含金量满满?
下一篇:让无痛分娩成为送给母亲的“第一礼物”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