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这只“黑手”,必须坚决斩断

 孙韶华 董璐    2021-04-25 12:01:05    新华网

刚买了房,就有人问是否需要装修贷;刚投了简历,就有推荐就业、在职教育的电话打来问候;孩子刚上幼儿园,各种兴趣班精准推销接踵而至,且对孩子的年龄、性别甚至小名都一清二楚……

在实名制、网络化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个人信息泄露越来越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的行踪轨迹信息、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住宿信息、通信记录,甚至面部活体信息,都可能被不法分子获取。近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调查发现,从上游非法获取、到中游数据交易、再到下游诈骗勒索,个人信息泄露背后已形成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就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滋生巨大的非法获利空间,严重威胁着个人、企业甚至国家安全。

个人信息泄露现状令人心惊胆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数据泄露监测平台自2018年正式运营至今,已发现数据泄露事件超70000起,影响到的人数超过2亿。据业内人士估计,每年在“暗网”平台出售的各类泄露数据多达上万起,每年泄露的数据总量高达数十亿条,交易金额超10亿元人民币!信息泄露的危害极大,不仅是骚扰和推销,还有精准诈骗、骗取资金、绑架、敲诈勒索、安全攻击等等。

必须坚决斩断这只黑手。首先,要划定信息收集“红线”。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收集,收集来的信息做什么用,都要明确范围、划定红线。其次,要加大打击和惩罚力度。处罚金额不及安全防护成本、非法所得远超犯罪成本等现状必须改变。再次,要完善重点领域立法。备受关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落地在即,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屏障逐渐构筑。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快升级安全技术,运用技术手段保护好个人信息,避免大数据成为不法分子获利的工具。

只有多方努力,共同发力,才能彻底斩断信息泄露背后的“黑手”,筑牢信息保护的“防火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公园不能任由培训机构圈地
下一篇:如何才能杜绝“小龙坎们”卖假鸭血?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