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漫游都没了套餐费还在收,乱收费项目一并说清楚吧

2021-04-13 11:35:46    光明网

据媒体报道,近日有消费者投诉,称亲人的手机一直被收取名为“亲情省”的漫游套餐费。对于已经被取消的业务为何一直收费,中国移动客服给出的解释却是“用户不取消会一直默认收费”。并且,记者调查发现,这一情况不是个案。

关于漫游高收费的问题,前些年曾有过激烈的讨论,在政策和舆论多方强力推动下,这一明显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终于在2017年全面取消。然而,收费取消之后,移动却还在暗中收取“亲情省”的漫游套餐费,实在令人费解。

正如之前舆论对漫游费的批评所显示的,消费者漫游到外地接打电话,并不会给运营商的通讯网络带来太多成本,以此为由额外收取的任何套餐资费,本来就是不合理的产物,是运营商相对于消费者而言强大地位优势的结果。

而且,像报道提到的“亲情省”套餐,还是当初移动为了应对批评而推出的优惠。在漫游费已经全面取消的背景下,它早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移动为何还在收取?

该套餐每月只需要1元,的确不算高,但从媒体报道看,相关隐藏收费不是个案,以移动的体量来看,积少成多,未必是一笔小数目。而且,此事的关键并不是套餐费用多少的问题,而是该不该收的问题。没有依据还继续收,那就是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乱收费。

移动方面表示,“用户不取消便会默认扣费”,言外之意是,责任在消费者。这样的辩解明显是颠倒黑白。既然是统一调整,那对于漫游费的所有相关收费项目,理应全面叫停,将隐藏收费解释为消费者没有主动退订,无疑是在转嫁责任。

事实上,在《中国移动通信客户入网服务协议》中也明明白白地写着,“如遇政府主管部门统一调整资费标准的,本协议按政府主管部门调整后的资费标准在规定的时间起执行”。取消漫游费后的三四年间,移动还在继续征收漫游套餐费用,也有违自己定下的协议规定。

还要注意的是,停办却收费的业务,不只是漫游费。比如有网友称,一些在小学里才能用的校园局域网业务,在孩子已经上了初二后才发现仍在继续收费。类似案例说明,一旦运营商的一些收费按钮开始,想要让它的收费冲动停下来有多么困难。

正因如此,即便网上吐槽声浪一片,携号转网、流量降费等惠民举措的推进一直都艰辛万分,运营商的提速降费像挤牙膏一样。这种局面说白了,无非是因为平台垄断地位优势,收费项目不透明等,为运营商通过各种手段“捞钱”创造了便利条件。

因此,对于漫游费等乱收费行为,除了声讨运营商之外,行业监管层面也应该拿出更大的监督力度。一方面,要系统地梳理下还有哪些停不下来的收费项目;另一方面,对于没有任何凭据的乱收费行为,要严厉处罚,让运营商感受到应有的痛感。

无论如何,提速降费不能是口惠而实不至,运营商也不能一边喊着服务民众,一边将手伸进消费者的口袋“捞钱”。严肃执法、严厉处罚,只有给运营商足够的压力,它们才不会动辄店大欺客,完全不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一回事。(余寒)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疑涉盗图,一句“来联系会付稿酬”就心安理得?
下一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