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整治植发行业,不能再让消费者吃“哑巴亏”

王石川    2021-04-12 11:39:50    光明网

据报道,在广东省广州某医疗植发花费2万余元、经历10个多小时的手术,从后脑勺取毛囊并移植了4500个单位后,广州小伙李诚(化名)以为终于解决了自己多年的“败顶”问题。然而植发11个月后,他发现自己头顶依然发量稀疏,日光下还是一片“空”,遂将对方告上法庭。由于没有鉴定机构可以对植发毛囊的存活率进行鉴定,缺乏证据的李诚败诉。

李诚败诉了,但带给人们的感觉是“虽败犹荣”。究其因,他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将植发行业中的一些潜规则暴露了出来。这一行为本身,是一种提醒:植发有风险,交钱须谨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秃”如其来,令人苦恼。面对“你离成功就差一个发际线”的蛊惑,面对“一次植发,终生受益”的诱惑,有太多人被植发机构的宣传所吸引。可当他们信以为真时,便离上当受骗只有咫尺之遥。因为从实际情况看,一些植发机构早就挖好了坑等待消费者往里跳。

比如,有植发机构称:“本机构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疤痕种植毛囊存活率可达85%)”。问题是,花钱植发后,如何判断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仅凭肉眼不可能统计精确,那就找机构鉴定?但市场上并无权威机构能对术后毛囊成活率进行检测,进而无法证明植发手术是否失败。报道中提到的当事人就有一肚子苦水,为证明毛囊成活率不足95%,李诚先后求助广州医调、广州健康委员会、广州医学会等多个部门,均回应毛囊存活率不在医疗事故范围。

“所以植发机构承诺的毛囊存活率就是一句空话,根本没有机构可以检测。”李诚的教训对其他想植发的人是个提醒,对监管部门也是个提醒。既然根本没有机构可以检测毛囊存活率,植发机构凭什么宣传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连涉事企业的工作人员都承认,目前确实没有机构能对毛囊存活率进行检测,既然如此,黑纸白字上写着“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岂非成了公开的骗术?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医疗植发机构负责处理李诚纠纷的工作人员称,《植发手术保障协议书》中确实保障了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但这并不时医院的“骗术”,而是行业“默认”的规定。换言之,这是行业潜规则。此前,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多数植发机构都声称毛囊存活率可达90%到95%,但不少消费者反映,毛囊存活率达不到机构承诺的数量,但由于鉴定难、举证难,只能吃“哑巴亏”。

显然,当潜规则与法律相抵牾,这样的潜规则就该消失;当潜规则伤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就有责任站出来主持正义。

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硬指标”,堂而皇之拿出来宣传,引人上钩,这样的企业是不道德的。监管部门应及时出手,叫停这种不负责任的宣传。毕竟,一旦不及时规束,就会埋下无穷隐患,让消费者付出巨大损失。

其实,所谓的保证毛囊存活率不低于95%只是植发行业乱象的一种表现。据调查,植发行业中不乏一些无资质的小诊所、美容院暗中从事植发业务,乱象丛生。此外,还存在“照骗”误导消费者、“速成医生”“影子医生”埋下安全隐患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统计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植发行业的市场规模从57亿元跃升至192.2亿元。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植发,另一方面植发机构遍地开花,收费高得惊人却无法兑现承诺,甚至毁坏了消费者的正常毛囊。这种错位的现象,应引起监管部门足够重视。怎么重视?无论提高准入门槛还是制定行业标准,无论加强联动执法还是实行精准监管,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除此之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应提高维权和保留证据的意识;对于司法机关来说,则需要依法规束,公正裁决,维护法律尊严。特别是对那些一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绝不能容忍。

植发,关涉执法。当执法严格起来,当行业规范健全起来,当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强大起来,植发行业才能获得健康有序发展。(王石川)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姐姐”的两难困境:要么“自私鬼”要么“伏弟魔”?
下一篇:人大考研复试多人因“泄题”0分?严惩更要堵漏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