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县级高中掀“生源保卫战”,问题根在教育不均衡

2021-04-09 16:14:40    新京报

面对“超级中学”,县级高中如何“自救”?能“自救”得了吗?

近日,河北衡水邻近县的县级高中提前让初三学生到校学习,引起舆论关注。

据报道,在学生和家长没同意的情况下,蠡县多所学校的部分初三学生接到通知,要求孩子去当地县级高中“集中学习”——这些要被送走的孩子成绩位于全县前400名。

对此,一些家长和当地教育局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家长质疑,“去哪儿上高中是我们的自由,强制孩子去县级高中有什么依据?”当地教育局则称,“蠡县生源外流太严重了,这么做就是为了留住生源。”并表示,“学生来高中上课都是自愿的,如果不习惯随时可以回原学校。”

县级高中提前招生涉嫌违规

首先必须明确,县级高中让初三学生提前到校学习,涉嫌违规提前招生,也涉嫌侵犯学生的选择权。

但对这样的做法,舆论颇为纠结:面对“超级中学”的强势“抢生源”,县级高中不这么应对,该如何“自救”呢?也有人质疑,这是县级高中搞提前招生掐尖。

事实上,以违规提前招生的方式,来应对“超级中学”“掐尖”,只会导致更加恶性的竞争。

要振兴县级高中,不能依靠县级高中的“自救”,而应规范所有高中的招生,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规范高中的规定,禁止跨规定地区招生、提前“掐尖”招生。

近年来,“县级高中塌陷”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县级高中塌陷”有诸多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本省存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的“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的野蛮生长,对县级高中产生虹吸效应,造成师资和生源的流失,也严重破坏教育生态。除提高学生上学的成本外,还让更多只能在县域里求学的学生接受更差的基础教育。

若分析“超级中学”的发展、壮大的过程,基本上都存在当地教育部门给予这些中学特殊政策,甚至是涉嫌违法的政策的问题,如默许公办、民办不分办学,以民办身份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招生,用公办资源办学等。

简言之,“超级中学”是地方政府追求升学政绩,与资本力量共同推进产生的结果。

重点还是遏制“超级中学”掐尖

针对各地高中招生存在的跨地区违规招生、提前“掐尖”招生问题,2019年,教育部发布文件明确要求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管理。

该文件明确,所有学校(含民办高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统一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超计划招生和提前招生。严格“公参民学校”招生管理,严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

但各地对教育部的规定,执行力度不同。有的省份严格落实,限制所有高中跨地区违规招生和提前招生,而有的省份并没有严格落实。

如河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2019年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到“严格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但具体要求是,“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必须以中考成绩及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录取依据,不得录取无中考成绩的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单独组织招生考试或依据竞赛成绩单独录取……不得在规定的招生时间前以任何形式提前录取……”并没有对民办高中的招生做出同样的规定。

而众所周知,衡水第一中学,衡水第二中学都是民办高中,每年的招生规模都超过3000人。面对这些民办高中的招生攻势,不要说周边的县级高中无招架之力,其他地级市要留住生源也难。

有人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足为怪。但问题在于,这是民办高中拥有不同的招生政策的结果。

按照河北省额定的普通高中规模,每个年级不超过2000人,但教育部对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要求则是“每个年级不得超过1000人”。另外,教育还必须考虑公益性,少数几所高中独大,只会加剧升学竞争,增加家庭的教育焦虑和教育支出。

201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

这强调了地方政府建设良好教育生态的责任,遏制超级高中掐尖,振兴县级高中,推进县省域内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首要职责。而落实这一职责,就要从禁止超级高中的“掐尖”招生做起。

遏制了“超级中学”“掐尖”,县级高中提前“抢人”的荒诞景象自然也能消失。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家属共用医保卡,强化医保共济功能
下一篇:堵酒店地漏让孩子玩水,家长这素质怎么教孩子?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