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指出要“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进入新发展阶段,中部地区在高水平开放中将扮演何等角色?又该如何推动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
先看地理位置,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国土面积102.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10%,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再看资源禀赋,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科教基础扎实,文化底蕴深厚,综合优势明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等“三基地、一枢纽”地位更加巩固。
可以说,居中的区位使得中部地区在区域开放联动、协调发展、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发挥着桥梁纽带作用,是促进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关键一环。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国内大循环不可或缺的关键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连接,中部地区使命重大、意义非凡。
开放不止步!“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深化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作为全国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空间枢纽,中部地区更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定位,立足比较优势扩大对外开放,为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添柴加薪,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内陆高水平开放新体制。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新时代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在巩固“三基地、一枢纽”优势基础上,中部地区要厚植创新力,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的位置。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统筹推进、建设、用好各类开放平台,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目前中部地区已有安徽、河南、湖北、湖南4个自贸试验区,5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下一步要赋予这些开放平台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
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把握机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投资合作优化升级。中部地区作为内陆腹地,更应发挥产业和交通运输枢纽优势,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等大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依托,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
继往开来再出发,在新时代滚滚向前的开放大潮中,中部地区仍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