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打击处置论文造假比发明创造还难么

2021-03-31 15:24:33    光明网

《自然》杂志在本月23日发表的一篇标题为《打击炮制伪科学的假论文工厂》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章披露说,《自然》的统计分析表明,去年1月至今,一些科学期刊撤回了370篇与论文工厂存在关联的稿件,并预计还会有更多类似撤稿。

果不其然,“大多数问题论文,来自中国,特别是医院机构”,“《自然》杂志发现,自去年年初以来,中国医院又有197篇作者的论文被撤稿”。这里所谓“又有”,其实早可称为“叒有”,说“叕有”也不为过,其所指正是已经屡次三番被曝光的论文造假丑闻。论文造假,在最近一些年里似乎成了学界顽症。更可怕的是,一些参与或涉嫌参与论文造假者,在造假丑闻被曝光后,可在“葫芦案”里脱身而退,毫发不损,甚或声名益彰,更上层楼。这些案例的示范效应,或许就是论文造假屡有效尤的重要原因之一。

让人细思则恐的问题还在于,如此数量的论文造假屡屡被曝光于国际期刊,相对而言国内类似期刊却“岁月静好”。对这种反差,人们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论文造假造到国际上去,造假者所凭借的当然不止是胆量,更有成本—收益的预期:一旦得手,名利双收乃至叒收叕收;即使失手,也不过自己抖抖身子,他者帮着掸土,然后大可光鲜依然……这样的处理方法和处置方式,让一些人有恃无恐、变本加厉,污染败坏了学界风气。

对论文造假者处理不严、处置失当甚至为其遮掩开脱的做法,实际上是丧失是非甚至是颠倒是非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非的丧失和颠倒,是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出问题的必然结果,其后果之严重远大于造假个案。或者说,正是由于是非观出了问题,才有更多后来者如此效法。否则,就没有办法解释论文造假者何以不减,更不要说绝迹。如果早些年被揭露出来的论文造假还可以不熟悉国际期刊的论文通则来说事的话,那么,后来且数量更多的论文造假则没有任何可辩白的理由,造假者完全是明知故做。

2014年,一个国外科普杂志曾调查揭露过中国的论文工厂问题,中国媒体也曾跟进调查此问题。据报道,在该杂志最先识别的涉嫌造假的100篇论文中,有24篇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中国其他政府部门。最近几个月,《欧洲医学和药理学科学评论》杂志曾一次性撤稿163篇来自中国作者的论文。而在2015年,国际科学期刊出版集团的4批因涉嫌造假而撤稿的论文中,涉及到中国作者的论文有117篇之多。这么多论文,这么多作者,被真正调查处置的有多少?难道处置论文造假比发明创造还难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防疫高满意度承载患者的信任与期待
下一篇:一句“机翻”,也够得上人身攻击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