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互联网诊疗探索放宽首诊限制契合社会期待

秋实    2021-03-25 16:18:11    北青报

据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日前向媒体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对互联网首诊服务进行研究,以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8年9月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按照这个规定,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仅限于“为患者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首诊被限制在互联网诊疗活动之外,突破这一限制的互联网诊疗活动有违法之嫌。

当初规定互联网诊疗不得首诊,具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因为首诊往往需要经历多项检查,逢疑难病症时,即使做了很多检查也难以明确诊断。互联网诊疗主要在线上展开,但做检查要在线下实体机构内进行。缺少线下检查的内容,是当前互联网诊疗的一个突出短板。为了绕开这道难题,互联网诊疗只针对复诊患者,利用已做的检查进行分析,在原来确诊的基础上优化治疗方案,诊疗的安全性也能得到更好保障。

在互联网诊疗的过程中,“不得首诊”面临难以操作的窘境。“首诊”是一个模糊概念,比如,线下首诊出错,线上医生纠正诊断,算复诊还是首诊?疾病诊疗既包括疾病本身,也包括并发症,线下医生诊断高血压病,但线上医生又发现患者在高血压病的基础上,又患上高血压脑病或高血压肾病,这些并发症与原疾病存在很大的差别,算初诊还是复诊?初诊与复诊是两个相对概念,“相对”需要固定的参照系,一旦出现太多变量,比如更换了医院或医生等,首诊就不好界定。

此外,“不得首诊”也束缚住了互联网诊疗的手脚,限缩了患者的利好。有些疾病虽然属于初诊,却一目了然,容易诊断。比如很多皮肤病并不需要太多检查,经验丰富的专家在线上询问临床表现和观看皮肤表现,就可能得出诊断,其精准度可能超过基层医生通过各种检查得出的诊断结果。“心病还需心药治”,诊断通过医患聊天、心理测试等无需更多设备的方式,线上医生也能很好地开展。

互联网诊疗探索放宽首诊限制,契合医患双方的期待。医生的业务量增加,患者的受益面提升,对双方都有好处。同时也要看到,放宽首诊限制也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必须以更强的管理与服务作为基础与前提。什么疾病适合线上首诊,什么疾病不适合,需要通过认真分析,然后列出清单、明确操作路径。互联网诊疗难以开展检查,是制约首诊的重要因素,补齐这块短板,需要细化互联网诊疗规则与流程,让更多线下实体医疗机构能够参与其中。

互联网诊疗消除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即让相距遥远的医生能为患者进行诊疗,也让患者在家看名医成为现实。互联网诊疗实施之初,潜在风险尚未显露,保持适度谨慎理所当然,但随着经验不断总结,新现象不断出现,适时进行政策调整也是务实之举。如何放宽首诊限制,如何扩大服务范围等,不仅值得探讨,而且令人期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歪嘴念偏减负基层怎不叫苦
下一篇:感知中国式民主的生动实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