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新能源产业如何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大考

郭海英    2021-03-19 15:10:41    北青报

商务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2月,我国新车累计产量、销量分别为389万辆、395.8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9%、2.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分别为31.7万辆、28.9万辆,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96.1%,新能源汽车带动汽车产销增长明显。

新能源汽车强劲带动汽车产量、销量增长,是疫情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恢复的见证。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年初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实施路线图,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通过制定配套法律法规、发布相关标准和完善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我国承诺力争206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与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产业实施路线图,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做好这些工作,新能源汽车不仅将成为汽车行业低碳减排的先锋,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追求碳排放达峰的典范。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明确今年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积极应对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大考,是新能源汽车以及整个新能源产业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被确定为推进节能减排的重点,其中一方面是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特别是推进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并行发展;另一方面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核心都是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低碳化,努力接近并最终达到“净零排放”。

中国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是推进制造业零碳转型、加快构建中国零碳新工业体系的需要,也是与国际碳减排目标接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据报道,欧盟委员会日前表示,为实施最新颁布的清洁交通战略,将把2030年新车排放标准在2020年和2021年基础上再减少50%。欧洲议会近期通过支持设立“碳边界调整机制”的决议,从2023年起将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正在面临越来越高的碳减排门槛,亟须加强碳减排国际交流合作,助力产业减碳升级。据报道,3月19日在深圳开幕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展览会(CIBF2021)重点关注碳减排问题,同时举办的2021中国国际电池产业合作峰会聚焦欧洲市场趋势、关键领域应用发展与要求、欧洲投资贸易环境及产业融合三大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电池领域欧亚产业交流合作。与会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合作正在成为中外碳减排合作的一个重要渠道。

只有经受住碳达峰、碳中和硬仗的大考,中国新能源产业才能真正统筹好国内国际能源资源,进一步深入走向全球市场。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期中考”成绩点赞
下一篇:取名“豹女狼”是自由也是麻烦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