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有媒体报道说,中央气象台在上午8时发布消息称,昨日至今晨,中国西北和北方等地出现扬沙或浮尘,部分地区出现沙尘暴,中央气象台由此将沙尘暴预警升级至黄色。
在上述消息发布之前,社交媒体上有关沙尘暴的照片和视频已经大量出现。从照片和视频看,这次沙尘暴的严重程度,确是最近一些年所少见。中央气象台的消息也证实了这一点,称此次沙尘暴是中国近10年遭遇的强度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暴范围也是近10年最广。如果这次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出现的天气和气候背景并非为10年来之最,而只是寻常的冷空气移动过程,那么,为什么出现如此强度的扬沙、浮尘和沙尘暴天气现象,就颇值得细究。
此前约10余天时间,北京及周边地区一直为雾霾天气。在“两会蓝”已经成为形容两会期间天气的专用名词后,这么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过程,在最近几年也不曾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称,此次天气过程的成因以区域静稳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为主,同时,京津冀地区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产业结构没有根本改变,污染物排放处于高位,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极易出现污染过程。
有媒体报道说,两会结束当日(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来到唐山,“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到了4家钢铁生产企业,发现这4家钢铁企业“均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高负荷生产,生产记录造假问题普遍,有的甚至互相通风报信、删除生产记录应对检查”。环保部长一行1天跑了4家企业,每到一家企业,都要“询问企业生产情况,仔细查看核对企业生产台账、生产工况、在线监控等记录,了解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落实情况”,效率不能说不高。所到这4家企业都存在相同问题,这就说明无视环保要求违规生产绝非个别现象。
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重污染天气现象的成因究竟是什么,还不只是生产排放那么简单。这也正如有科学家所说,作为大气重污染主要现象的“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中国北方冬季的雾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去年9月,“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组正式向国务院汇报,称经过持续3年的不懈努力,“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已取得重大成果,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以PM2.5为特征的大气重污染成因,同时定量解析了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化学转化对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并形成了科学共识……
研究特殊天气现象及其过程,就是要在可能条件下进行干预,而不能听天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