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媒体刊发报道《跟拍云南低价游:游客遭威胁不消费纳入征信》,披露了云南旅游低价团中存在的乱象,有导游威逼利诱游客消费,称“不消费会影响征信”,数据会上传到云南省旅游系统。3月15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回应称,严厉查处了涉及低价游的8家企业和5名个人,并全面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回头看”。(3月15日澎湃新闻)
又是云南旅游,又是低价游,又是威胁游客,当地又是迅速行动……对这样的剧情,公众并不陌生。仅去年以来,先后发生了大理店员骂游客“穷鬼”、丽江商家骂游客“垃圾”、昆明导游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等,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如今,云南旅游再曝乱象,正所谓“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游客不消费上征信”事件堪称旅游界的经典讽刺剧。暗访视频显示,除了骂不消费的游客为“搅屎棍”“做人没底线”外,涉事导游还编造了“游客不消费纳入征信”“低价游系龙头企业赞助”等一系列低级谎言,并一本正经地表示,游客买东西是一面镜子,你是人是神是魔是鬼,还是魑魅魍魉,照得清清楚楚。此情此景,让人震惊气愤之余,又忍俊不禁。
不得不说,导游和商家联手逼迫游客购物的伎俩无所不用其极,用肆无忌惮形容毫不为过。做人做事没底线的魑魅魍魉的确有,但到底是谁不言而喻;旅游黑名单也确实存在,但和购物无关,把购物和征信相捆绑,这可能是征信被黑得最惨的一次。目前,涉事旅行社、导游已被列入云南旅游市场黑名单,咎由自取。
个别旅行社、导游和商家的行为,代表不了一个地方旅游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和形象,当地的快速处理、及时回应也值得肯定,但旅游是一个高度依赖口碑的行业,必须警惕“一颗老鼠屎坏一锅汤”现象,必须谨防乱象死灰复燃。事实上,在“老鼠屎”问题上,云南旅游曾屡屡栽大跟头,付出过极为沉痛的代价,其口碑甚至一度跌至冰点。
近年来,云南出快拳重拳组合拳整治旅游乱象的作为和成效有目共睹。就在不久前,当地还对外声称,自2017年出台最严“22条措施”以来,曾经的旅游乱象已得到有效遏制,旅游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投诉率逐年下降,形势一片大好。可是,时有发生的恶性事件,再次提醒相关部门,越形势向好,越不能麻痹大意,否则,之前所有的努力,可能顷刻化为乌有。比如此次记者暗访事件,虽说旅游市场正“处于高压整治态势下”,可是“不合理低价游”却再次以令人瞠目的方式出现,并一次牵出顶风作案的3家旅行社、5家购物店和5名旅游从业人员,可见整治工作并不容乐观。相关部门与其被动处理投诉,不如主动出击,记者一次暗访就能调查出如此疯狂的强迫购物乱象,或许已足够说明问题。(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