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一居民称三轮车上的电瓶以及一斤“毒花生”一同被盗事件有了最新进展。3月11日,媒体从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公安分局获悉,在前述电瓶被盗案件中,因谎报“有毒花生一同被盗”警情,涉案的报案人和电动车失主被当地警方行政拘留9日。此前,有消息称,前述报案人被批评教育。
此事颇有点黑色幽默的意味。两名当事人的电瓶被盗了,担心报警后找不回,所以寄希望于“夸大警情情节,以扩大影响”。最终想出的办法是,谎称在电瓶车坐垫下用于毒鼠的两小包浸泡过老鼠药的有壳花生,也一并被盗走。
接到报案后,警方非常重视,立即对外发布了“警方紧急提示”——请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发现被盗花生后切勿食用并第一时间上交公安机关。最终,“扩大影响”的目的确实达到了,丢失的电瓶也很快找到了。但是,报案的两人也因为谎报警情,涉嫌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
谎报警情,的确不是一件可以开玩笑的事情。根据律师的说法,其一是可能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承担罚款或拘留等行政责任;二是如果情节严重,还可能涉及到刑事责任。因此根据法律规定,两人因为谎称“有毒花生一同被盗”而被行政拘留,应该算不上冤枉。同时,这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但此事的“玄机”就在于,正如不少网友追问的,如果没有把案情“往严重说”,丢失的电瓶还能找回吗?这种追问或者说调侃,未必是对于两名当事人的同情,但却有着比较现实的社会背景,并且过去就发生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如流传甚广的一件,就是外国朋友在国内丢了自行车(象征普通的失窃品),报警后往往能够被高效破案,与此形成反差的是,类似于“自行车丢了,要不要报案,警方会不会立案”等疑问却存在于大部分人心中。其背后对应的社会心理,就是相当一部分人对于警方追回一般失窃物品的不够信任。
这种社会心理的形成,或许与个案放大后所形成的社会偏见或刻板印象有关。但却不可否认,其符合不少人的亲身经历。当然,客观来说,一件物品丢失是否能被警方立案,是有客观标准的,而能否顺利找回,或者说破案的效率有多高,涉及太多的因素,的确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此事除了对于普通民众有普法意义之外,它对于执法机关也确实应该产生一些触动。要知道,一种社会心理的形成,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将之完全单方面归咎为民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或者说偏听偏信,不够客观,也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其背后有没有执法公信力的问题,一般失窃案件的立案标准是不是可以更透明,对于一般失窃案件的破案,是不是可以更高效?诸如此类,和谎报警情一样,其实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值得思考。(任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