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最高法“全媒体直播”:下沉普法、实力圈粉

2021-03-11 15:17:48    澎湃新闻

310万粉丝的快手主播和最高人民法院会有怎么样的碰撞?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2021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二场活动,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直播现场解读工作报告,详解了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执行职能作用,弘扬“言而有信”,严惩各种欺诈行为。

直播期间,作为网络主播代表快手主播“帮主阿速”——吕素鹏通过视频连线为人民法院工作点赞。之后,最高法在官微上感谢了“帮主阿速”的点赞,并表示:“近年来,人民法院创新推出失信名单、限高令、网络查控系统,加强强制执行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诈骗行为,此次最高法工作报告提严惩碰瓷,一切举措都在切实保护诚实守信方的合法权益。让守信者得到激励,失信者受到制约。”

最高人民法院这次选择“全媒体直播”解读工作报告,这种形式相当接地气,特别是还和草根平台播主做互动,体现了国家最高审判机关司法为民、普法亲民的态度,也说明最高法在工作报告谈到诚信建设、打击碰瓷得到了民间的热烈回应。

普法的渠道,越来越下沉,越来越能够精准触及到“目标用户”,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也越来越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帮大家解疑释难,成为真正的“人间指南”。两会上有中国法治发展方向的大格局,也有民间关心的“小日子”,有了法治的大格局,才能保障“小日子”有滋有味,对未来有稳定预期。

在直播现场,刘贵祥专职委员还特意提到了民间意见很大的“和稀泥式审判”,亮出最高法的鲜明态度: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和稀泥的做法,“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让司法更贴近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更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善良风俗”。

可以看到,“谁闹谁有理”“不能和稀泥”这些带有辣味的网言网语,也逐步走进最高法院的工作报告、相关的案例指导当中,网友和中国司法政策的良性互动越来越频繁。就像周强院长之前提到的,人民法院通过一系列案件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这些现实的问号,正是网友一直希望最高法给一个“标准答案”的地方。

事实上,司法机关和草根民意的互动,正变得越来越通畅,这些年网民在网上搬的砖、吐的槽,司法机关都在听、都在记,其中合理的部分也在被吸纳为司法政策。之前网民的话可能说得有一些刺耳,但理不一定糙;草根立场未必高端,却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司法机关愿意和网友交流、碰撞,本身就体现中国司法为民的态度,体现了人民司法的温度。

3月10日,最高法的《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进行到了第5场,罗翔、罗永浩的“双罗组合”作为“流量天王”也出现在直播预告片中。从这一场接着一场的“全媒体直播秀”可以看出,最高审判机关的姿态越来越亲切,态度越来越亲民,希望能将一手司法政策触达到“基层用户”那里,帮助普通人解决“扶不扶”“追不追”等现实问题。这种下沉式普法,是在聚拢中国的法治共识,也是司法机关的实力圈粉。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减少重点政策盲区,区域协调发展不留死角
下一篇:“转发过亿”,挣得的只是牢狱之灾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