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两会”,“两高”报告再上前台。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020年的工作报告,一组最“主动”的数据、最有“跨度”的数据、最有“效果”的数据、最“亲近”的数据、最“给力”的数据、最“及时”的数据、最“有爱”的数据、最“进步”的数据、最“为民”的数据、最“严管”的数据。这“十个最”的提法,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背景下,这些成绩的取得,可谓来之不易。从最“主动”到最有“跨度”,从最有“效果”到最“亲近”,从最“给力”到最“及时”,从最“有爱”到最“进步”,从最“为民”到最“严管”,接二连三的“最”字并未让人眼花缭乱,更心生满满的敬意。诚然,回看工作历程,“主动”“给力”“及时”等关键词,都能折射检察机关履职尽责的付出与艰辛,但最核心的“关键词”,还是“为民”二字。
唯有“为民”更担当。台前闪亮的数据,背后是沉甸甸的工作。翻看报告,尽管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01万件,同比下降19.4%,办理的案件总数有所下降,但真实的原因却是,主动履职的公益诉讼、诉讼监督案件同比分别上升19.2%和9.6%。检察机关“被动”受理型案件同比下降,主动履职类案件却同比上升,“一降一升”之间,恰恰说明了司法机关的担当作为。
唯有“为民”更除恶。自2018年党中央部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4.9万人,提起公诉23万人,其中起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人民检察为人民,以雷霆万钧之势扫黑除恶、破网打伞,荡涤的是侵蚀和威胁广大公众人身财产的污垢邪气,捍卫的是公众切身权益。
唯有“为民”更护苗。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这一年,见证了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保护倾注的心血。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教职工入职前查询违法犯罪记录制度写入法律,到从严追诉性侵、虐待未成年人和拐卖儿童等犯罪5.7万人,从会同有关部门建成1029个“一站式”办案场所,到对监护人侵害和监护缺失支持起诉、建议撤销监护人资格513件,折射出检察机关对未成年人的司法关爱。
唯有“为民”更亲民。司法救助虽然不是直接办案,但同样暖人心,同样体现“司法为民”,体现司法机关的本质属性。翻看报告,2020年,检察机关救助3.2万人4.2亿元,同比分别上升55.2%和61.3%;建立扶贫领域涉案财物依法快速返还机制,全年检察办案中快速返还1.2亿元,惠及3.2万人。想方设法凝聚救助合力,切实解决被救助对象所面临的困难,付出的是检察机关的一片真诚,收获的是公众对司法的高度信赖。
司法为民永无止境。当然,对于检察机关而言,即便是“十个最”,也无法概括全部的工作和贡献,但有了一片为民情怀,便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能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更能推动中国司法不断向前。(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