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2021年“女童保护”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举行。论坛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去年被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共332起,家庭成员性侵和网络性侵案件曝光量呈上升趋势。多名代表委员建议,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必修课程,加大对儿童性侵案件熟人知情不报的处罚力度。
性侵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极有可能伴随其终生,而且性侵对象既有女童,也包括男童。违法犯罪成本低、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弱、社会援助不到位等都是性侵儿童事件屡禁不止的相关因素。今年初,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的毫不手软。除了从法律层面发力,将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可以为儿童再建起一道屏障。
儿童防性侵教育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让儿童明白要防范哪些危险,可以有效规避利用儿童懵懂无知进行的性侵,比如利用网络诱骗儿童拍摄视频。其二,告诉儿童遇到危险如何自救和寻求救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性侵,尤其是熟人性侵,并更有效地固定证据。其三,通过对儿童开展防性侵教育,作为性教育的一部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性别观念,有利于防止儿童由于性教育缺失兼之来自社会的不当引导而伤害自己和他人。
同一报告的数据表明,超九成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对儿童进行防性侵教育,半数左右认为有必要纳入常态化教学。这说明,在儿童防性侵教育的重要性上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但对于“怎么教”还存在一定疑虑。现实情况是,如果不纳入常态化教学,任何教学内容注定难以受到教与学双方重视,哪怕是在现有的生物课上,仍不乏教师授课时含糊其辞。性教育进校园被提倡多年而进展迟缓,家长、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
2020年10月,性教育被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法律将于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在此背景下,将防性侵教育顺势纳入必修课并进行考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教材编撰与课程设计十分关键,不仅要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更要为思想认识脱敏。比如,有学校叮嘱女生“穿衣服不要太暴露”,这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的不当规训,容易让孩子产生“遭受性侵是我的错”的误解,反而会在面对侵害时不敢声张,甚至自我厌恶。
与此同时,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守护者,然而,很多家长没有提醒孩子加强防范的意识,更谈不上足够关心孩子。有代表结合调研提出,有些家长在孩子受到性侵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也不配合警方调查取证,这种情况在农村更为普遍。更新家长的思想观念比教育儿童难度更大,为他们开设相关必修课,重要性或许不亚于后者。(王梓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