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喊停“家长作业”重在厘清责任

2021-02-26 14:58:08    北京日报

“不得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要与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在日前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一系列明确要求直指社会“痛点”,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的情况相当普遍,因“三点半放学”而衍生的一系列问题,更屡屡成为家长的烦心事。为了帮孩子用易拉罐做模型,全家上阵喝饮料以收集罐子;为了帮孩子完成过于复杂的研究报告,只好自学之后为孩子“代笔”;为了让孩子下学之后有地方去,不得不赶着抢报各种托管班、课外班……做不完的作业,报不完的班,家长疲于奔波,怨气也日渐累积。前不久,一位家长发帖怒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更将家校之间的既有矛盾呈现在舆论面前。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着眼“痛点”强势“喊停”,既是给学生减负,给家长松绑,也是在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回归本义。

所谓“家校共育”,靠的是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那些转嫁分内工作将家长变为“编外助教”的老师,和那些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自觉可以当“甩手掌柜”的家长,其实都是不合格的。学校教育是主体,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基础,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和保障。单纯将“减负”理解成减少在校时间、减少纸面作业,而不对作业内容、评价标准等作出调整,那结果必然就是这边减、那边加,这边松、那边紧,徒增新的矛盾。相反,家校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做好衔接,就能多助力、少添乱,实现“1+1>2”的效果。

说一千道一万,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是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只有让这些手段充分契合孩子的成长、认知规律,以孩子有没有进步、能不能成长作为衡量标准,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功用。由此观之,不论是对“家长作业”说不,还是统筹好课后服务与正常上下班时间,都是实现改变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好家校教育的“经纬线”,做到分工明确、同向而行,才能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教育学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新的学期,期待各方不缺位、不错位,齐心协力、真心付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让彼此都能松口气。(张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饭店包间内装摄像头:不告知即侵权
下一篇:“大曝光”过后还须“大整改”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