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教室“拆墙”,大学共享

2021-02-23 15:41:01    广州日报

今年年初,北大、清华互相开放本科课程的新闻一时间在网络上刷了屏。不少网友调侃道,如今终于不用再纠结上北大还是上清华的问题了。

双方的开放力度有多大?据了解,2021年春季学期,北大和清华互开课程共有83门、695个名额。其中,北大将向清华本科生开放56门通识核心课,含396个名额;清华将向北大学子开放27门优质课程,含299个名额。

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欧美大学自不待言,国内第一个“吃螃蟹者”,广东早于2003年就开始了,先后在两个“大学圈”——石牌6校和大学城10校间进行推广。为何北大、清华迈出这一小步引起了公众极大兴趣?作为中国大学的排头兵,北大与清华“相亲相爱”,无疑有昭示未来的风向标作用。

话说欧美一些大学,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层次,都要丰富得多、深远得多。大学之间彼此可互选的课程也不限于本科课程,研究生、博士候选人、博士后的课程乃至研究项目都相互开放,学籍及学位的名称越来越限于证书的意义。相对而言,国内大学之间仍处于小心翼翼的“恋爱期”,很少进入如胶似漆的“蜜月期”。就北大、清华的开放程度来看,双方所提供的课程数目和课位数量还是相当有限。

叫好不叫座,让人头疼。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为公众描绘出这样的一幅图景:教室“拆墙”,大学共享——盘活更多优质教学资源,惠及更多笃学不倦的学子,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这分明就是一个利国利民也有利于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正和博弈,为何以前总是知易行难?很多时候,就怕各自心中都有小九九。或为名,或为利,或为面子,甚至是放不下架子,对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不积极、不主动,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政策推着走。

从相关实践来看,有的大学对于课程互选态度消极、存在私心。比如说,有的大学只派出经验较浅的教师去开课,对名师和“金课”有所保留,不愿意拿出来与他人分享。因此,导致各校的互选课越来越少,一些高校甚至连续几年都不开课,选修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也就成了鸡肋。

当然,在不同大学之间实行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开放一门课程、给选修者一点学分那么简单。要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就必须从制度上予以确认、管理上予以规范、保障上予以激励。比如说,对在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中表现好的大学予以补贴、重奖,以补偿其成本支出,从而提高其开放课程的积极性。(练洪洋)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娃娃亲”、天价彩礼,这些陋习早该废了!
下一篇:餐饮线上服务看量更看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