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型职业随之大批涌现。《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显示,在新型职业从业者中,“90后”占据了“半壁江山”,“95后”的占比超过22%。他们大多处于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状态,新职业为处于择业期的青年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选择。
社会转型与技术进步正在推动当代青年择业观转变。如今的年轻人在择业问题上更倾向于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钟情于新型职业,让青春更加闪亮。
新型职业拓展个人价值空间。新型职业代表全新或更高级的消费需求,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同时,新型职业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因此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不过,一些新型职业从业者也面临“成长的烦恼”,比如,行业“风口”变化快、职业发展不稳定、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面对新型职业,一些父母也戴上了“有色眼镜”,认为这样的工作“不正当”“不稳定”。不过,这些问题并没有冷却年轻人投身新型职业的热情。一项调查显示,在2000名青年受访者中,96.1%的人认为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从事新型职业;62.5%的受访者认为新型职业能激励劳动者从更多角度拓展个人价值。
“斜杠生活”带来多种职业体验。写字楼白领、健身房教练、电台主播、自由撰稿人……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身份,在当下的年轻人身上却可能随机组合出现。这种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被称作“斜杠青年”。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斜杠生活”,是因为既无法舍弃本职工作带来的收入保障,又渴望能在兴趣爱好上继续深入挖掘。同时,还有一部分“斜杠青年”选择多面生活,是希望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渴望在不同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斜杠生活”在为广大青年带来挑战和新鲜感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收入和发展机会。“斜杠青年”的出现,主要得益于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身兼数职,需要协调不同的工作时间,而新技术的应用为远程办公提供了支持,工作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很多青年可以在业余时间完成第二、第三职业的工作。
某职业社交网站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只要7个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很难产生工作热情,因此不断切换“赛道”,直至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青年群体“闪辞”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兴行业带来的“造富神话”引起了年轻群体关于如何进入薪酬提升“快车道”的焦虑。应当看到,理性的辞职或跳槽可以增强工作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有利于青年的职业发展。但是基于感性和一时冲动的“闪辞”,非但不利于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本的积累,还可能失去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因此年轻人对待“闪辞”应当更加理性和慎重。
对于年轻人热衷于新型职业的现象,一方面,需要年轻人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职场,实现工作与生活的自洽;另一方面,社会大众要尊重年轻人的新型职业选择,相信并呵护年轻人,搭桥铺路,为他们“造梦”做好保障。(向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