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为4亿多“非网民”点亮网络之光

刘怀丕    2021-02-07 14:49:17    新华网

网上叫车、手机点餐、移动支付、掌上医疗、远程教学……不知不觉中,互联网已渗透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近10亿,一个庞大的数字,由此可见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普及率之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接近10亿网民的庞大数据背后,还有4亿多人不在网上。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话语交流、利益表达极为仰仗互联网的当下,有4亿多“非网民”难以充分享受智能化的服务体验,甚至有可能因为无网“寸步难行”。

这4亿多人远离网络世界,既有网络设施滞后、终端设备不足、年龄因素等客观条件限制,也有一些人排斥网络、不愿学习等主观原因存在。然而,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不仅是“便”与“不便”的差别,更关系到教育公平、文化普惠、社会正义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创造条件把更多人“摆渡”到网络时代,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与进程的需要。

为更多“非网民”点亮网络之光,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提升使用网络技术的软件服务。多一点人文关怀,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同时,也要避免所有事情都网上办,可对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等方式,公共服务要坚持传统方式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让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有人曾经将网络比作是看世界的窗口和望远镜。希望更多人可以借助互联网,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泄密举报者的“内鬼”已查清,知法犯法须严惩
下一篇:新冠病毒溯源“拼图”一块都不能少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