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幸福里社区的“封条管控”事件引发舆论热议。从低风险地区返乡,按防控政策不需隔离,然而,这一社区的抵返人员家门却被贴上了封条。鸡西市有关部门确认防控政策落实不当,要求街道社区马上纠正,解除封条并向当事人道歉。同时,区纪委对该社区执行政策不严谨及存在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进行调查处理。
日前,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出现本土病例,再加上临近春节人员流动增多,鸡西市确实面临疫情输入的风险,社区从严防控十分必要。但是,防控策略讲究的是科学精准,落实起来应该抓实抓细,不可过火变味儿。比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分级分类防控政策,该社区的做法显然属于擅自加码。给居民家贴上封条,这一管理方式是权力任性的表现,其实也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
各地不同的风险级别,对应不同的防控要求,这是避免一刀切式粗放防疫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想用封条封住疫情,实则是封住了分级分类、精准防控的思路,隔断了政府对民生的精准关切,折射的是逃避责任的懒政思维,消解的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当地要求街道社区解除封条并道歉,纪委介入调查,也给其他社区提个醒:不能为了自己少费神,就给群众多添堵。
当前,类似“封条管控”的防疫加码事件不时发生,如擅自把7日内核酸证明的规定缩短为3日等等。对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北京市以外的省份明确提出“六不准”要求,包括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不对返乡人员实施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措施,不得随意延长居家健康监测期限等,对明显违反的情况将予以通报并要求立即整改。
封条不能乱贴,防疫不可胡来。只有防疫“靶向”更具精准性,百姓才能切实感受到防疫政策的科学和温情。封条一贴,以为万事大吉,这样简单粗暴的防疫管理思路,必须封住。封条要揭下,贴封条的思维也要一起揭下。(殷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