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客户端报道,52岁的王师傅来自贵州,目前是宁波北仑区百合社区一家小机械厂的车床工,但厂里效益不好,他想着最好有个兼职做做。惊喜不期而至。为了帮助企业拴心留人,百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求职清单和用工清单,在企业微信群发布信息。王师傅很快找到了自己如意的岗位。已经通过面试的他,过年期间能够在“新公司”上岗,有望在20多天的时间里挣个万把块。
就地过年正在成为新风尚,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和内心意愿值得关切。而像上述报道中的员工岗位调剂机制,无疑可以让企业和员工化解难题、实现多赢。
报道中说,根据百合社区的走访调查,不少小微企业因为效益不好早早停工,这意味着有不少务工人员留在当地无事可做,而有些企业却进入了年底用工荒,有的企业用工缺口在20人左右,影响生产。换句话说,用工市场表现出冷热不均、需求不一的状况。让手头无工作的打工人找到兼职,让手头缺人的企业找到“援军”,是必要的人力资源调配。百合社区在这件事上干得漂亮,他们盘活资源、互通有无,多方共赢。
百合社区20多家企业发布近300多个用工意向,60多名员工填写入职需求表,40多名员工通过面试将从事产品包装、打包、处理辅料等简单工种。
从这一信息来看,其中有跨界用工的需求存在,这对用工企业和务工人员的磨合提出了要求,对务工人员加强学习培训成为多面手也提出了要求。可就算有些不能“即插即用”,也可以通过再协调,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发挥好这一机制的作用,在当下意义非凡。2020年初,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企业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就出现过类似的企业用工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开发区管委会当即推出类似做法,通过收集企业用工情况,帮助企业临时调剂人手,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员工管理和用工需求矛盾。今年,这一机制继续发挥作用。
可以预见,作为经济领域的新事物,这将对用人机制的灵活化、便捷化、人性化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进行这一探索的意义不止于此。虽是共享经济的概念,但落脚点却是人这个主体。在防疫大背景下,不同企业之间岗位调剂是排忧解难、携手共进的抱团行为,也是对个体命运的真诚关切。
留人的实质是留心。人在他乡有了工作,哪怕是临时性的,也能在寒冬里生起一把火,在心头升起更大的希望。希望更多的王师傅如愿以偿。(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