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各地不少辛苦一整年却被欠薪的农民工再次走上艰辛的讨薪之路。《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农民工欠薪案件多发的建筑领域,常会出现一种尾款拖欠现象,即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农民工大多都能顺利拿到工钱,但工程项目一旦进入尾声或竣工,他们想要领到尾款,却会遇到老板的各种拖延理由,最终引发欠薪案件。
每到冬季,就是欠薪的高发季,讨薪的打工人很忙,劳动仲裁部门、司法部门也很忙,一大堆欠薪案子等着处理。为什么农民工欠薪现象多发生在工程项目后期?因为工程款是按工程进度拨付的,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往往都能及时到账。到了后期,很多前期、中期潜藏的问题就浮出水面,工程款不能及时支付、足额到账,工资拖欠就在所难免。
不久前,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自2020年11月6日至2021年春节前,在全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专设机构、专门通知、专项行动,说明欠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
农民工讨薪像“挤牙膏”,直接原因当然是底层承包商不厚道。有些时候他们是有钱不给,宁可拖欠农民工工资,也不能亏了自己,是故意欠薪,这种情况不能姑息。更普遍的情况是,底层承包商是“双面人”,换一个场景,他们也是被拖欠的对象。在建筑工程层层分包的语境下,资金链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把压力和风险传导到“神经末梢”,从而引发欠薪事件。比如说,一些大型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财政资金不足、投入不到位,要求开发商、承包商垫资进行施工,当他们的资金供应不上,农民工工资就难有保障。
透过此类现象,我们能看到的,不仅是农民工的就业生态,更有工程建筑的行业状态。农民工欠薪治理,不仅要从末端着手,还要从前端着眼、中段着力,进行全链条治理,才能让农民工彻底走出“欠薪—讨薪—再欠薪”的怪圈。 (练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