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无理由退房”闹心缘于“三无”尴尬

2021-01-20 14:02:20    北青报

“无理由退房”是近几年一些房地产商推出的销售策略,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楼市遇冷,为吸引购房者,“无理由退房”更是被多家知名房企当作“破冰”利器。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在退房时却遭遇“有条件退房”“无限期退款”甚至“拒绝退房”。相关纠纷在多地发生,有的甚至闹上法庭。

网购“七天无理由退货”,让广大消费者吃了“定心丸”,解除了后顾之忧。鉴于这种消费体验,当房企推出“无理由退房”时,一些消费者便在一定程度上放松心理防线,爽快下单。岂料,所谓“无理由退房”并非想象中的想退就退,房企会以逾期申请退房、逾期付款、已办理网签或银行贷款等理由百般推脱,消费者拿回房款变得遥遥无期。此类纠纷并不少见,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无理由退房”,结果显示有1388份相关案件裁判文书,涉及全国多地。

“无理由退房”为何“定心丸”成了“闹心药”,缘于背后的“三无”尴尬。其一,一些房企缺乏营销诚意。在楼市遇冷的背景下,“无理由退房”本是一项刺激消费的销售利器,但一些房企压根就缺乏诚意,只是将其当做吸引消费者的噱头。于是,在退房承诺背后想方设法给消费者埋雷挖坑,比如大玩文字游戏,退房款可以,定金不退,或合同关键内容故意“留白”,遇到纠纷时再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标准“填空”。

其二,消费者缺乏维权意识。现实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往往被房企“无理由退房”的承诺冲昏了头脑,在没有充分考虑房屋价格、质量、地段、经济实力等因素的情况下,就抱着“反正能退”的心理草率购房。同时,疏于对相关证据的搜集整理。有的购房者只是轻信了企业的广告宣传和销售人员的口头介绍,没有与开发商签订《无理由退房协议书》,导致日后退房被拒。有的虽然签了协议,但比较笼统,对退款时限、延期利息等关键问题语焉不详,容易造成对方推诿扯皮。

其三,有关部门缺乏规范监管。“无理由退房”在国内并非新生事物,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近年来每每楼市不景气,就会成为房企加码营销的“杀手锏”。2019年1月,广东东莞市住建局发布《关于推广使用〈东莞市商品房认购书(范本)〉的通知》,对退房申请时间、定金退还时限、逾期未退赔偿等进行了约定,东莞成为国内首个出台无理由退房政策的城市。但就全国来看,各地规范程度不一,缺乏统一标准和通用细则,“无理由退房”究竟该怎么退,很多时候都是开发商自己说了算。

“无理由退房”口惠实不至,不仅有损契约精神,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发展。鉴于此,房企要增强诚信意识,真正靠质量和服务赢得消费者。房产销售并非“一锤子买卖”,靠“无理由退房”忽悠无异于“饮鸩止渴”,占得一时便宜,却砸了自家招牌。同时,消费者要提高维权意识,注意和开发商签订相关协议,关键问题一定要形成书面文字或留存录音证据。

此外,监管部门也要及时跟进,出台相关制度规范“无理由退房”的标准和流程,防止开发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留杭过年发千元红包 留人更能留心
下一篇:根治欠薪需全链条行动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