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海关总署透露,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 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外贸逆势上扬。
去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外贸企业普遍承压——上半年,企业大面积停工停产,供应链中断,接单难、履约难;复工复产后,愈演愈烈的全球疫情,又导致外贸订单减少,也影响了国际物流通道的畅通。
加上贸易摩擦的因素,2020年国内的进出口增长,一度有较大下滑。然而,随着经济形势全面回暖,外贸走势划出了一条微笑曲线。从一季度同比下降6.4%到三季度由负转正,再到全年1.9%的增速,明显好于预期,进出口规模也再创历史新高。
毫无疑问,在全球贸易放缓的当下,中国的外贸增长逆风回稳,并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正是经济极具韧性的体现。一方面,它建立在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之上;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六稳”“六保”举措对外贸企业、对实体经济的充分激活。
投资、消费和出口,向来被视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谈及经济转型,对促进消费、提振内需提到较多,但即便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外贸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当今的全球经济早已紧密连接套嵌,而“买全球、卖全球”的中国,本身就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数据显示,外贸产业链带动的相关就业人数多达1.8亿人,因此,稳住外贸的基本盘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兴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些外向型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对那些受困的外贸企业,推出了一揽子的帮扶措施。
比如将一些线下的审批程序搬到线上,搭建平台为企业找订单,或者提供各类金融支持,还包括帮助外贸企业转内销……而从进出口总额的逆风增长,以及经济回暖的速度看,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节,出于防控需要,各地区普遍号召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这意味着沿海外贸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在这个春节可能会明显减弱,招聘成本减少,积压的外贸订单能够在第一时间生产。所以长期来看,外贸形势还将持续向好。
不过也得看到,全球疫情的趋势,仍然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单边主义带来的贸易摩擦,依旧是外贸增长的一个隐患。在此前提下,“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未来外贸形势可能存在的困难,还是得抱持长期视角,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特别是沿海地区,作为外向型经济的重镇,在拓展贸易伙伴、优化贸易方式之外,对内还得财税、金融等多渠道着手。
比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同时尽其所能,对企业采取更有力的减税让利,将出口退税政策落到实处……总之,要让外贸企业能轻装上阵,让实体经济有充分活力。
尤其是在外贸企业竞争力方面,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金量,提高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外贸逆风增长,为接下来经济的进一步回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外贸的基本盘稳住,经济持续向好的动力也会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