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杭州市一例境外输入复阳无症状感染者的身份信息、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大面积传播。经公安机关查明,位于西湖区某医院的院感科医师林某将相关流调报告转发至微信群,致使其在互联网上大面积扩散,已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将对其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另查明,张某、胡某借机散布涉疫谣言,分别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泄露感染者的敏感信息,不仅会对当事人构成伤害,还会扰乱防疫工作,给相关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无论是谁,泄露感染者个人信息都应受到相应处罚。不过,这次泄露信息的不是普通人,而是负责流调等防疫工作的医院医师。“内鬼”泄密,因其掌握的信息更完整、更具有“权威性”,所以带来的传播力和杀伤力也更大,不能等闲视之。
林某利用职务之便泄露流调信息,不仅违反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可能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退一步讲,即使这些方面都难以定性,但至少可以肯定,林某违反了医疗技术常规和医院规章制度。因此,在公安机关给予处罚之后,医疗行政部门和医院内部,还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从更高层次来看,此事也给防疫体系建设敲了一次警钟。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针对防疫体系的社会反思,强化防疫体系建设成为各界共识。普遍的观点认为,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人才队伍建设也是完善防疫体系的重要工作,加快人才培养,提高防疫技术人员待遇,增强流调、疾控等防疫岗位的吸引力,是防疫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手段。
然而,“内鬼”泄露流调信息警示我们,人才队伍建设若只重视技术能力、忽视道德修养,就会置敏感的防疫信息于危险境地。防疫信息之所以敏感,是因为对一些人而言,泄露防疫信息是一种具有诱惑性的行为。泄密者可以凭借“独家信息”显示自身身份和能力,甚至还会借此吸引流量等。即使当事人主观上不想泄密,但只要思想防线筑得不够牢固,也可能受人利用,导致敏感信息被他人套取。因此,保障信息安全首先要筑牢内部人的思想防线,像林某这样口无遮拦的人,即便其本职工作是医师,但也不适合从事与防疫相关的工作。
防疫人员入职前,是否需要进行道德修养与性格评估,是否需要签订保密协定、甚至进行宣誓等,这些方面都很值得探讨。虽然防疫人才难求,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原则也要坚守。其中,严守信息秘密理应成为防疫人员最基本的职业底线和必备素养,不具备这种素养的人,理应被拒之门外。 (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