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应该注意到了两个变化:曾经,只要赶上蓝天白云的好天气,很多人都会在朋友圈兴奋地晒照,但现在很少有人再“晒”了,大家对蓝天已习以为常;曾经,人们早上出门要查PM2.5指数,但现在也少有人刻意关注这个数值了。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北京市生态环境局4日通报,2020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仅38微克/立方米,创下了该数据2013年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新低;去年北京市平均每周有6.3个“好天”,全年比前一年多了36个。
有些外地人或许对这些数据感受不深,但常住北京的人知道,从令人窒息的“雾霾锁城”,到令人兴奋的“刷屏蓝”,再到如今的“常态蓝”,这场已持续8年的蓝天保卫战,打得多么不容易。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提出,新征程要发扬“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在全党全国上下引发广泛共鸣。冬日仍然透亮清爽的北京城,分明在告诉我们,北京“蓝天保卫战”能够交出不错的成绩单,靠的正是“三牛精神”。
赢回蓝天,离不开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曾几何时,雾霾危害百姓健康,“北京咳”严重影响市民的幸福感。解决这一民生痛点和难点,是北京雾霾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过去几年,北京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气污染,久久为功,终有回报。事非亲历不知难。雾霾是难啃的硬骨头,治霾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系统性工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账”,更要算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账”和“民生大账”。如果不是把民生幸福大写在心里,哪来今天的蓝天常驻?北京各级党员干部,为百姓的蓝天期盼,与环境污染“死磕到底”,正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动写照。
赢回蓝天,少不了创新环保的拓荒牛精神。“蓝天保卫战”,沿用老办法往往只管得了一时,治标不治本。立足标本兼治谋长效,北京采取了很多硬核环保措施:创新监测技术,为各类大气污染物布下高科技“天罗地网”;创新治理方式,优化调整运输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用地结构,全方位倒逼清洁发展;建立大气污染协作机制,加强京津冀联防联控,推动政府、企业、公众、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正是这套全方位立体式“组合拳”,在实战中打得“雾消霾散”。北京“蓝天保卫战”的“战士们”,都是环保战线创新“战法”的“拓荒牛”。
赢回蓝天,靠的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精神。治霾是一场持久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曾有人断言,在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在“老天不帮忙”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雾霾是北方城市的难治之症。既然“天不帮忙”,人就更要努力。几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首都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街道乡镇,从专责环保部门到全市方方面面,为“蓝天保卫战”驰而不息地“人努力”。北京今天的“好天”,正是他们一天一天夺来的;北京年均PM2.5降到“30+”,是他们1个微克1个微克赶走的。对此,市民看在眼里敬在心头,他们当然是首都环保的“老黄牛”。
当前,北京治理雾霾仍需乘胜追击,把首都建设成为天蓝水净的宜居之都,还要久久为功。但2020北京“蓝天保卫战”成绩单,已经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只要发扬“三牛精神”,北京环保新征程一定能不断创造佳绩。(张典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