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人爆料称,最近没有买东西,却收到一个到付快递,打开发现是一些几块钱的地摊货,价值远远低于到付款。新华社记者对此线索追踪发现,这种快递背后是一条涉及购买个人信息、盲发快递、外包客服的黑色产业链。对于“快递到付”骗局,有必要釜底抽薪、连根拔起。
“快递到付”骗局之所以行得通,除了消费者的防范意识不到位,还与两个问题有关。一是泄露、变卖个人信息的老问题没有解决,让不法分子掌握了很多人的地址、电话号码、淘宝账号名称等信息;二是一些快递公司员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记者暗访可知,一些员工为了拿到“提成”,哪怕知道有人在筹备“到付骗局”也不管不顾。
在“快递到付”骗局链条上,不法分子“你好我好大家好”,只有消费者被无辜卷入,成为被收割的“韭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对消费者个人来说,收到来历不明、莫名其妙的快递,如果需要“到付”,一定要保持警惕,别被收割了“智商税”。生活在信息时代,消费者在各种信息诈骗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的确要有一双福尔摩斯的眼睛和大脑,才能减少“踩坑”概率。
当然,我们呼吁消费者提高警惕性,并不是说其他相关机构与部门可以无动于衷。要解决“快递到付”骗局,快递公司应该承担主要监管责任,不能默许或无视员工违法乱纪。毕竟,没有快递公司“被卷入”,“快递到付”骗局很难成为现实。对快递公司来说,应该成为打击骗局的主力军;而对监管部门来说,则要加强监管,用严刑峻法倒逼快递公司当好自己公司“看门人”的角色。
在与各种骗局的斗智斗勇中,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肯定会不断提升,但绝无可能是“常胜将军”。只有防范到位、监管到位、处罚到位,并厘清责任划分,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