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抑郁症患者真的增多了

2021-12-28 09:09:48    中国青年报

抑郁症大概是目前被谈论最多的精神科疾病。在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下,人们不禁会问:这个时代,患抑郁症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了?是抑郁症患者真的变多了,还是因为谈论得多,让其变成了一种流行病?

抑郁症的识别率、治疗率明显不足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05年至2015年间,全球抑郁症确诊人数增加了18.4%,而同期世界人口增长只有12.7%,全球抑郁发病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人口增长速度。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12月患病率达到2.1%,终身患病率达3.4%。

姜思思补充道,令人揪心的是,相比于较高的患病率,抑郁症的识别率、治疗率明显不足,2021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最新数据显示,患抑郁症的受访者中,仅9.5%接受过精神心理相关服务,仅0.5%得到了充分治疗。

谁更容易得抑郁症?

姜思思介绍,抑郁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而言,青少年早期发病的群体中,女性个体患病率比男性高1.5倍到3倍;在整个人群中,女性患病率也高于男性,大概是男性的两倍。

同大部分精神疾病一样,抑郁起病多在人生早期阶段,各种类型的抑郁症最早发病年龄都在14岁左右。18-29岁个体的患病率比60岁及以上个体高3倍。

很多人认为,只有内向悲观的人才会得抑郁症。实际情况如何呢?

姜思思说,相较于性格开朗的人,消极、内向、有神经质性格特点的人确实更容易患上抑郁;童年期经历过比较严重的负性事件也会增加成年后患抑郁症的风险;人生中遇到较大挫折等应激事件,可能成为抑郁的发病诱因。此外,抑郁还有一定的遗传风险。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中有人患病,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大概是一般人的2-4倍。

姜思思强调,“有这些风险因素的人,相较于其他人群有更多患抑郁症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性格开朗外向、童年幸福、生活顺遂、没有家族遗传因素的人就没有患抑郁症的可能。事实上,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豁免权’,精神科医生自己患上抑郁症的案例也是真实存在的。”

姜思思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虽然抑郁症的发病人数在持续增多,与抑郁有关的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讨论,但实际上,未经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在整个患者人群中的比例仍然非常高。“所以,当身边有人认为自己可能出现了情绪问题,相比于怀疑他在夸张,或无病呻吟,也许更应该关心一下他到底是怎么了。”姜思思说。

不同类型抑郁症的表现

姜思思指出,不同人群患抑郁症的表现并不相同,各有特点。例如儿童的心理问题多以躯体不适起病,例如肚子疼、头晕、胸闷。如果经检查躯体没有相关问题,家长可能要关心一下孩子最近的情绪状态、生活事件、学业压力等。

女性比男性患抑郁症的风险要高,孕期及产后又是女性一生中最容易患抑郁症的时期。姜思思解释说,女性刚刚生产后常都会有一个暂时的、生理性的情绪低落期,称为“产后忧郁”。这个时期可以表现为轻微的抑郁症状,如悲伤、哭泣、易激惹、焦虑、失眠、注意力下降等。40%-80%的女性在分娩后2-3日内会出现这些症状,通常几日达到高峰,两周内缓解。但如果产妇,尤其是产妇身边的人没有及时觉察其情绪,积极帮助调整,发展为产后持续两个星期以后仍然情绪低落,敏感,易发脾气,易哭泣,感到委屈,感到自己什么都不行,就一定要提起警惕,是不是出了产后抑郁的问题。尤其是产后的女性如果对孩子没有兴趣,看见孩子都感觉不到开心,不想照顾孩子,或者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养好孩子,担心自己会伤害孩子,就更要引起警惕,很有可能是母亲的情绪出了问题,需要帮助。

如果抑郁了,应该怎么办?

姜思思提醒,如果怀疑自己有抑郁问题,一定要去正规的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就诊。如果诊断结果是轻度抑郁,可以先行自我心理调适,也可以选择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者服药治疗。中重度抑郁通常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因此建议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结合心理治疗。

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会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当病情好转、症状消失后,是不是可以立即停药?答案是否定的。姜思思解释说,抑郁是一种慢性病,分为急性期和维持期,需要全病程的治疗。急性期服药是为了控制症状,恢复社会心理功能;病情好转后进入维持期继续服药,可以确保治疗得到巩固,防止病情复发。“基本上,每个患者都会经历急性期和维持期,全病程之后是否可以停药,需根据病情而定。”

治疗方式也可根据抑郁的致病因素进行选择。如果是环境因素引起的抑郁,比如经历了负性事件,或者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心理问题,可联合心理治疗;如果是有生物性基础的抑郁,比如有家族遗传史,或者抑郁程度比较严重(中重度),建议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当患者症状特别严重时,电休克治疗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姜思思指出,抑郁症可以治疗,但也容易复发,因此在病情好转后也要积极关注自己的情绪,预防复发。如果患者本身思维模式比较消极,生活模式比较压抑,不太擅长表达情绪,不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问题,那么心理治疗对于预防复发就非常重要。“为了达到更好的防复发效果,尤其是希望最终停药的患者,建议药物治疗后期联合心理治疗,以促进真正康复。认知行为治疗、正念认知治疗都是防抑郁症复发的好选择。”

对于那些情绪不太好、可能有轻微抑郁、想要“靠自己调整”的朋友,姜思思给出以下建议:戒烟戒酒;保持健康规律的睡眠模式;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规律锻炼身体;积极社交,避免自我封闭;规律起居,让生活更有章法。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已经看过医生,开始进行药物治疗的朋友,只是要再加上一条,遵医嘱服药。(记者 夏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男子网上付费学习假币制作,不仅赔了钱还犯了罪
下一篇:考研中途换卷:要有彻查的严肃态度和复盘的理性反思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