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缓解当下普遍存在的村干部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等问题,福建省不少农村持续扩大选人视野,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发展,并将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对乡村振兴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回引能人“施展拳脚”仍然存在障碍,需要采取更多办法,让在外能人肯回来、留得住。
“能人回村”优化班子结构
福建某偏远村曾经垃圾满地,河道堵塞。2018年,该村回引一位在外闯荡15年的外出能人担任村主任。3年苦干换来村容大变样,修旧如旧的老宅子躺在山涧的清流畔,条条鹅卵石铺就的村道古色古香。
该村多位村民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个优秀的回村能人可在几年内让一个村实现各方面的腾飞。“村里如今没有一个闲人,大家都埋头为好日子打拼。”目前,村“两委”已经瞄准了“文旅兴村”这一目标,正在由支部带头兴办民宿,发展野茶采摘等体验式农旅项目。
能人回引并非新鲜事,不过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一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半月谈记者从福建多地组织部门了解到,对于回引能人,各地出台相应举措,通过强化班子配备,加强下派帮扶、加大考察关爱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回来后融得进去、干得踏实、干出成绩。
福建某山区县县委组织部门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初以来,县、乡、村三级干部已到村走访入户4600余次,联系在外乡贤能人700多人,逐村建立起“回引能人库”,乡村振兴有了一支“后备队伍”。
“施展拳脚”仍有障碍
尽管福建各地努力为回引人才创造干事创业条件,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回引能人能否扎下来、干成事,仍有不少障碍。多个县委组织部门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能人由于外出多年,有的已经远离农村环境,不善于处理村中的大小矛盾,多个县出现能人因“水土不服”提出辞职的现象。
一些受访干部群众认为,少数村存在派系斗争、宗教宗族势力干扰渗透等问题,个别沿海大村、城郊村情况更为复杂。回村能人如果无法妥善处理相关矛盾,在村中就无法树立威信,谋发展、做实事会处处受掣肘,无法施展。
此外,在回引的能人群体中,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群体较为年轻,对个人发展有较多期盼。然而,目前面向“村主干”的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5年才一次,且“村主干”的范围仅限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随着“一肩挑”逐步成为趋势,“村主干”只剩一位,而一些村回引能人因为超过招考要求的45周岁,或是担任村副主任等非“村主干”职务,无法参加招考,影响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让能人放开手脚干事
如何用好用活能人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道考题。
基层建议,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敢于为锐意进取的能人公开正名、撑腰打气。例如,某村回引能人误认为进村公路拓宽项目无须办理审批手续,结果涉嫌非法占用农用地。经上级调查认定,该村干修路是应全体村民要求为全体村民谋利,且该村干不等不靠,项目过程中廉洁自律,对全村发展贡献十分突出,及时对其启动容错纠错,在回引能人中树立了很好的导向。
此外,受访干部建议,能人有办法、有眼界、有能力,在提升营商环境、扶持现代农业、激活文旅市场等政策上应当予以倾斜,鼓励他们放手去干。同时,针对有回引能人的村,加大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队伍选派力度,充分整合盘活农村人力资源,支持返乡能人干事创业。
一些受访者提出,城市社区近年来已逐步健全了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等级序列,打通晋升渠道,乡村可借鉴社区模式,逐步完善村“两委”评先评优举措,按照服务年限、工作业绩核定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