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微信 注册登录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舆情 > 正文

拉练式、强制式、填鸭式……变味的企业团建问题在哪

陈曦    2021-09-06 09:55:43    工人日报

拉练式、强制式、填鸭式……花样繁多的企业团建活动,本应增强团队凝聚力,却常在实践中走样失范,让员工难以认同。

变味的团建问题出在哪?记者带着这个疑问进行一番探访。

缺乏深层次关怀

刘丹宁在一家民营企业做销售,公司负责人崇尚磨炼意志的奋斗文化,认为团建最好的形式就是军训。“他对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场面特别满意,觉得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还带头大喊成功学口号,好尴尬。”

近年来,作为一项员工福利,团建活动花样不断翻新,备受企业追捧。然而,很多员工认为,团建虽然热闹,并不能体现深层次的企业关怀。某职场社交平台发布的《2021互联网人生存状况调查》显示,90后职场人中只有2成喜欢团建,而00后职场人中这一人数仅占10%。

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刘俊振说,企业团建于20世纪90年代从欧美国家传入,本来含义是以集体协作形式进行游戏性活动,给充满刚性约束的职场注入一些活泼元素,其具体展开形式常常取决于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创始人风格和创业历程。

“运动竞技类项目最受企业欢迎,员工接受度最高的是旅行类。”团建规划师小黑从业5年,服务过近百家公司。她告诉记者,大部分团建是企业负责人直接拍板,极少数由员工投票决定。“很多企业负责人热衷于爬山、徒步,他们希望下属互相扶助,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但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高强度运动往往难以承受。”

不应是服从测试

某外企员工张皓文所在项目经常组织结项出游,但他和同事并不买账。“周末团建两天,起得比上班还早,去的是免费景点,中午要吃盒饭,晚上睡大通铺,竟然还需要AA制。大家表面上乐在其中,私下都在吐槽。”

无意义的活动内容、被占用的假期和周末、经费需自费……职场社交平台的调查显示,这些常常是员工反感团建的重要原因。而一些打着团建擦边球,为测试服从性和忠诚度而发明的活动,更令员工苦不堪言。

“你必须忍耐妥协,才能获得新团队的接纳。”李丛斌去年入职某互联网公司,回忆起公司组织的“破冰团建”,他仍然浑身不适。“培训师带我们玩真心话大冒险,设置的问题很多涉及隐私、挑战底线,真的很难接受。”

由于表现得过于拘束,李丛斌在团建活动后被人事部门约谈:“你太内向了,跟大家一起丢过脸,以后才没有隔阂。”他感到既屈辱又不解:“当众袒露隐私才是‘破冰’吗?我不善言辞,但不妨碍我跟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

“团建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企业对管理的理解。”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孙健敏指出,作为一种脱岗培训,团建弱化了正式组织活动中的距离感。但一些企业缺乏现代管理意识,把握不好团建的边界,开展团建活动反而会伤害员工身心健康,侵害员工权益。

如何实现双赢

什么样的团建能实现员工、老板的双赢?

“可以事先收集员工意见,多提供几套方案,让员工投票决定。”李丛斌期待,在团建中员工能拥有更多话语权。

“即使拒绝参加,也没有隐形代价,不用担心被打上‘缺乏团队意识’‘不合群’的标签,影响未来职业发展。”张皓文希望,员工在参加团建时,有选择权。他觉得,比起一两次心血来潮的团建,他更看重公司的价值观和同事的真诚沟通。

小黑总结说,她策划的较为成功的团建大都形式新颖,且食宿方面条件不错,而公司希望帮助员工消除身心疲惫。“比如去海岛旅行、游乐园游玩,或者精心打造的定向寻宝等主题活动。员工很快就能进入状态,不需要做过多引导。”

“团建的前提是尊重。”刘俊振认为,企业首先要尊重员工的人格、隐私和多元个性,对参与者的民族禁忌、风俗习惯足够敏感,设计活动时避免形式低俗、内容空洞,让员工真正有所收获。此外,要树立法律意识,尊重并确保员工的休息权、名誉权、健康权。

“团建的目的在于增进同事感情、塑造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协同配合、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和能力。”孙健敏认为,健康的企业文化一定会体现在组织成员的言谈举止中,浸润在日常的工作习惯中,固化为清晰、正式的规章制度。“这才是真正的团队建设,也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被疯狂资本搅乱 演艺圈资本市场乱象及投资骗局调查
下一篇:发动学生给老师买礼品 家委会别再出“幺蛾子”了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

人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网上信访,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