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针对近期湖南湘乡一女子在上班路上被丈夫杀害一事,湖南省妇女联合会表示,当地政府已组织专班开展调查。7月10日,湖南湘乡女子文希(化名)在等待离婚判决期间被杀害,凶手是她的丈夫谢小宇(化名)。此前,夫妻俩因家庭矛盾自2020年开始分居,文希向法院起诉离婚。今年3月,谢小宇曾发微博扬言杀人,文希看到微博后报了警。此前,文希因遭遇家暴也曾多次报警。文希的家人不解,她多次报警为何没能阻止惨案的发生。
每一桩悲剧,都不免要被追问“为什么”和“怎么办”。这桩杀人案的发生,背后是施暴者赤裸裸的控制欲。那么怎么办呢?十分痛心地说,文希原本完全是有可能获救的。家庭暴力是逐步升级的,每一次原谅都是下一次更严重暴力的铺垫,这就是为什么谈及反家庭暴力时,所有人都会再三强调“零容忍”以及“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文希的亲人说,结婚两年左右,谢小宇就开始殴打文希,“有时是因为赌博输钱,有时是因为喝了酒”,之后几年,谢小宇打人越来越频繁。
但“零容忍”不能只对当事者说,更重要的是,当受害者在深渊中伸出求救的手时,外界的施救力量去哪儿了?文希的家人表示,她曾多次向当地派出所报警,但谢小宇并没有受到惩罚。甚至在今年3月4日,谢小宇发了一则微博赤裸裸地发出了“杀人”威胁,文希看到微博后再次报警,可依然不了了之。这则仍然保留着的微博就是一个有力的拷问:这么明显的恐吓为什么被忽略了?受害者报警后,为什么没能得到应有的保护?
几乎每一次家暴悲剧的背后,都有人恨铁不成刚地对受害者求全责备“为什么不反抗、不离开”,然而,这桩血案却告诉我们,在欠缺外界的帮助下,受害者既无力反抗也无力离开。文希2020年与丈夫分居,回到父母家居住,并向当地法院起诉离婚。这已经是她能做到最大程度的自救了,但依然没有逃开魔爪。
此外,如果将此类悲剧归咎于“离婚冷静期”,则很有可能模糊了焦点。诉讼离婚不存在“离婚冷静期”,只是诉讼离婚本身难度不小,时间跨度比离婚冷静期要长得多,这个对抗的过程,对身心皆弱势的受害者来说是痛苦的折磨。就像五年五次起诉才离成婚的宁顺花,拿着法院两次开出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却依然在法院门口被前夫陈定华公然抢走身份证和手机,还被对方用“报复、杀人”的恐吓信息相威胁。另外,拉姆案也说明,离婚是必须的,但不是万能的。在遭遇人身健康威胁的时候,我们依然需要有力的公安、执法机关等的救助与干预。
悲剧的出现并非毫无征兆,这正是受害者家属和舆论普遍感到悲愤的原因。一次次报警而无果,发出恐吓威胁的人在外逍遥,这是不是对罪行的纵容?前段时间广西钦州的一名女子被人当街强行拖拽上车,被热心路人制止,可是这种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却只是在男子写了“保证书”以后不予追究。似乎暴力对待他人,只要发生在恋人之间,发生在家庭内部,有了感情加持,就是可以原谅的,社会危害仿佛就没那么强烈。
必须清楚的是,家暴不是家庭纠纷,这句常识还要被反复重申。所有公开或潜在的暴力威胁,不管发生哪个领域,公安机关等相关机构都必须足够警觉和重视,严厉处置施暴者。除了更新观念,保护手段也需要升级,比如,妇联等相关机构是否及时对家暴作出筛查与干预,并必要建立必要的隐身机制,让受害人能获得不被威胁不被找到的安全环境等。